作者:机器君
近期,美国的无端制裁将华为推至风口浪尖,背后本质是大国争夺科技制高点。华为创办人任正非近日在内部谈话中表示,5G只是「小儿科」,人工智能(AI)才是大产业,才是华为未来发展的战略要地,人类社会未来二三十年最大的推动是人工智能。如果科技是一顶皇冠,那么人工智能将是这顶皇冠上的明珠。
这几年,无数人带着资本、技术涌入AI市场,仿佛一个新的风口冉冉升起。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没有等来期待的风口,反而陷入了迷茫:人工智能公司如何将技术商业化应用落地?怎么实现盈利?
有资金、有技术,却缺乏有价值的落地场景,AI的商业变现之路阴云密布。但这两年,AI在安防上运用的破局,向乌云照射进一丝光亮,带给人们一点信心。
01
安防产业发端于美国,最初提供的是实体防护,比如士兵巡逻、修建长城、门卫士兵的把关等,其实都是安防的一部分。经过多年发展,国外安防行业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企业在市场的地位也相对稳定。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安防行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010年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全球安防行业市场也在陆续恢复,现在全球安防产业总收入已经超过2500亿美元。
数据来源:IHS11
安防行业经过长期的技术进步,已经从传统的人员安防发展到数字时代的技术安防,并且出现了安防电子产品和安防实体产品两大类别,其中安防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主要的安防形式,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与管理、入侵报警、楼宇对讲等等细分行业。
把时针拨回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安防产业刚从珠三角萌芽,比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晚了20年。比如视频安防,那时的摄像头基本由日系企业垄断,国内企业摄像头生产技术落后,只能争夺销售代理权,赚取还算丰厚的差价利润,很多安防企业满足于小富即安。
所幸,历史没有让中国企业等太久。进入新世纪,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为首的视频安防企业逐渐发展。后面的剧本大家都比较清楚了,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安防行业借势而起。
在安防政策加持下,更是如虎添翼,如2003年公安部提出“平安城市工程”项目,再到“3111试点工程”、“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 应用场景涵盖城市安防、道路交通、金融、教育等。安防行业在市场端迎来了爆发期,经历长达16年的景气周期,发展至今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
02
安防设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视频监控设备。我国视频监控设备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24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06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23.54%,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势头。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回顾安防监控产业,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模拟监控、数字监控和网络高清时代。
在模拟监控时代(2007年之前),海康威视等中国企业抓住了压缩算法升级浪潮,进入后端市场。
在数字监控时代(2007-2012年),2007年起,前端摄像机开始出现从模拟摄像机向数字摄像机转变的技术变革。借助模拟转数字的契机,海康、大华等中国企业进入前端市场。
在打通前后端产业链之后,进入了网络高清时代,借助于全数字化的技术基础,中国安防企业开始引领向解决方案化升级的趋势。
2017年以来,中国安防市场格局逐渐明朗,形成了“两超多强”的格局。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领跑市场,科达、高新兴等第二梯队企业奋起直追。
早期,安防企业一般以本地城市订单为主,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行业前三海康、大华、宇视就全部位于杭州,企业想要往外扩张很难,多采取和目标城市本地企业合作的方式,海康和大华就是从万马群中杀出一条血路的翘楚。现在,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为代表的中国安防企业正积极“出海”,征战海外市场。
数据来源:智东西
可以看出,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是依靠其产业链上游的算法、芯片和零组件的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来推动实现,而每一次的更新换代又都带来了安防监控系统的功能提升、应用场景拓宽和产业规模的扩大。
随着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分析领域的突破,视频监控行业正处在第三次重要的升级周期的开始阶段,智能监控时代正在成为大势所趋。安防监控甚至被誉为人工智能第一“着陆场”。
这次的智能化主要包括:
(a) 前端摄像机的智能化升级以支持结构化数据提取
(b) 后端设备强化计算分析功能,以支持复杂的视频分析
(c) 对应特定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分析软件快速增长
比如,传统的网络摄像机直接把高清视频回传给后端的数据中心,然后对保存的图像进行事后分析。通过在网络摄像头上添加人工智能芯片,前端摄像头可以实时对视频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例如,设置在交通路口的摄像头可以提取车牌,车型等汽车信息,和乘客数量,是否带安全带等乘客信息回传给数据中心。
回到产业链,视频监控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光学镜头、图像传感器、音视频算法、处理芯片、存储芯片等供应商;中游环节是设备厂商;下游环节主要是代理商和集成商/工程商,它们负责最后的安防产品安装及测试;终端客户则分为政府、行业、渠道三个部分。
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先后布局人工智能市场,发布新产品、新理念,打造产业新生态,在智能化产品落地方面持续取得突破。
图片:智能视频安防产业链;来源:中金公司
由于中国市场客户倾向于购买包含前端摄像机、后端存储设备和视频管理软件的一体解决方案,所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拥有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厂商一直保持较高市场份额。
但是随着对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分析产品的产品要求不断提高,商汤科技、Face++、依图科技等在人工智能算法上有特色的公司也积极切入视频管理软件市场。
比如商汤科技:优势在于计算机视觉算法和技术,以及相关的行业应用。2014年公司在LFW的准确率达99.15%,首次超越人眼,并在ImageNet 2014大规模物体识别竞赛中获得全球第二,仅次于Google,2015 年取得两项世界第一。核心技术包括:人脸技术、智能监控、图像识别、文字识别、图像及视频编辑、深度学习框架。
Face++:专注于人脸检测,包括人脸检测、对比、搜索、关键点定位、人脸属性。并提供人工智能开发平台。
03
AI将引领第四波安防行业替换需求浪潮,安防成为人工智能最理想的落地行业之一,这已经成为共识。
事实上,从产业环境上看,伴随着雪亮工程、公安大数据、智能感知网等一系列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出台,安防产业迎来新一轮的政策利好。从技术层面上看,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技术等开始普及,新型的算法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
但是,目前AI在安防领域的渗透率并不高,尚处于星星之火的状态,维度特别丰富,同时又特别分散,非常碎片化,很难找到快速复制普遍推广的案例。
真正落地实际应用案例并不多。诸如海康、大华等安防龙头企业虽然早早就作出了AI战略规划,但真正推出成套AI产品及解决方案时间也非常短。而商汤、旷视、云从、依图等AI新贵凭借着AI算法等优势,也还在积极探索AI安防行业落地应用。
其中一个影响普及应用的因素在于芯片成本居高不下。
要实现实时分析视频内容,检测识别人、车等信息,需要多个芯片,主要包括网络摄像机中的SoC芯片,后端DVR/NVR中的SoC芯片以,深度学习算法、加速器芯片以及前端模拟摄像机中的ISP芯片四类。芯片成为智能安防硬件设备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零组件之一。目前,高性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加速器芯片仍由国外芯片厂商提供,其余三类已实现国产化替代。
安防监控系统的前端和后端设备中需要加入GPU、FPGA或者ASIC加速芯片,其成本就高达成百甚至上千美元。智能化设备高昂的成本影响了规模应用。高性价比的专用芯片目前是部分芯片厂商的研发重点。
道阻且长,但AI+IOT+安防大趋势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传统概念中安防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在AI+安防时代,面对安防视频产品下游的需求,运营服务将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这也将成为我国安防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人脸识别为例,可广泛应用于公安、零售、教育、金融、医疗等行业;除此之外,未来也可以尝试新兴的场景,如智慧景区,完成物品遗留检测、客流统计以及智能巡检等;智慧商业,对客流量统计以及人流密度检测等。(正文完)
关注人工智能背后的商业逻辑,观察“AI时代”历史变迁进程中的那些人和事儿!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感兴趣,请关注我们!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