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声商业方法发布2019,北京751D·Park 79罐。2019年8月4日
8月4日,在吴声商业方法发布2019的发布活动上,吴声引用了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和哲学家、图灵奖得主朱迪亚·珀尔的一句话:“数据本不了解因果,而人类了解。”我想,这也是吴声的自我阐释,他写书,创办场景实验室,每年发布商业方法论,就是要赋予数据以意义。
今年他说,“与其预测,不如进化。”我认识吴声超过10年了,在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上,目睹了他的10年进化。
2008年6月,Donews在上海举行网友聚会,我作为Donews前员工,吴声作为凡客品牌公关负责人,都参加了这次聚会,并且一块儿吃了饭、喝了酒,相谈甚欢。
吴声那时候应该是刚刚北上帝都,初入互联网行业,Donews聚会是一个不错的进入行业、结交人脉的途径,尤其是从事媒体、市场、公关等相关工作的人。只是当时我对吴声的情况一无所知,印象中还跟他讲了一堆要进入互联网就该去北京发展的话,更不可能预料他很快就会成为中国互联网呼风唤雨的人物。
我对吴声最早的印象,就是这人口才极好,出口成章。知道他曾兼职老师,但口才好到他那样,还是毫无道理可言。
2012年4月,吴声在三亚组织了一场“诊断京东”的活动,我受邀主持了其中一场“诊断”。我不知道那些诊断的意见对于京东是否产生过一点价值,我只记得吴声惊艳全场的口才,以及他越来越好的“网感”。
2012年底,吴声和罗振宇、申音等一起创办罗辑思维。2015年,罗辑思维业务重心调整为更加To C知识服务,吴声带着原有的To B业务独立,创建场景实验室。
也是在2015年,吴声第一部商业作品《场景革命: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出版,提出产品即场景、分享即获取、跨界即连接、流行即流量。这部作品也成为场景实验室的理论根基。
接着在2016年和2017年,吴声又连续出版了《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和《新物种爆炸:认知升级时代的新商业思维》两部商业作品,越来越显现出新商业教父的底色。
北京前门北京坊。2018年10月2日
去年在前门的北京坊,我看到吴声跟吴晓波、林依轮等各路大拿一起挤在一块大海报上,参加一场主题为“商业创新与文化复兴”的高峰论坛,我恍然明白,我的朋友如今已是大拿。
我和吴声联系多起来,主要是最近这两年,我们总在各种会议和活动上狭路相逢。不过大多数时候,他是台上口吐莲花的那个,我是台下洗耳恭听的那个。我惊奇地发现,他几乎跟十年前一样年轻,或者换一种说法,早在十年前,他已经老成现在的样子了。
我和吴声在派代年会上。2016年8月28日
我一直没有问过吴声,场景实验室具体做哪些业务。去年从中国香港回来后,他给我寄了几套婴儿服装,是场景实验室孵化公司的产品,我才知道,他们也做一些投资孵化的业务。
我越来越倾向于把吴声当成一个潮人看待,对于二次元、网红、丧、沙雕等所有让我感到隔膜甚至不适的东西,吴声都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所以每次听他讲各种匪夷所思的潮人潮事潮文化,我都忍不住问他,你怎么把自己弄成了紧跟潮流的新物种。
一个月前,我去参拜了场景实验室的新办公室,751 D·Park里的一栋被称为造物空间的三层小楼。小楼的一层正在装修,据说将会是一个会议和活动的场所(8月4号已经落成了,看到照片,的确很潮);二楼是部分场景实验室孵化项目的共享办公区;三楼才是场景实验室自己的办公室。吴声指着三楼写字间的三十来个员工说:研究所有新趋势、新文化、新商业,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这种日常工作,意味着对大量数据的分析研判,对现象和趋势的跟踪调研,并基于此提出自己的商业洞察,和相应的方法论。吴声在舞台上三小时的高光时刻,背后可能是团队一整年的艰苦工作。
对他们来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被他们雷达锁定的丑小鸭,后来果然变成了白天鹅。早在2017年场景实验室发布的新物种榜单上,尚处于模式探索期的拼多多就被选为《2017上半年新零售TOP10》的第五位。场景实验室给出的上榜理由是:“拼多多是一家商家入驻模式的第三方移动社交电商平台,也是C2B社交电商的开创者,将沟通分享与社交理念融入电商运营,形成独特社交电商思维。”
今天,拼多多已经成为中国电商市场这只巨鼎的毫无争议的第三只足,也证明了场景实验室当初洞察的准确。
洞察不是观察,洞见不是看见,而是透过眼下所见,发现趋势,预见未来。当然在能够洞察并产生洞见之前,得先俯身观察,并且看见。
那时候他大概刚从美国考察回来,所以感触很深。我也认为Amazon很牛,但之前从未从包揽美国人生活场景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在中国做互联网研究,通常会带有中国视角,吴声并不将他的观察范围局限于中国,他关注数字背景下全球范围的场景、超级IP和新物种。他会去纽约考察咖啡馆Stumptown和Blue Bottle,去芝加哥考察精品店Saint Alfred和ikram,去洛杉矶考察买手店Maxfield和Hammer and Spear,去东京考察新型酒店Trunk和hotel koé。
日本那些引领潮流的精品酒店、咖啡馆、买手店,风靡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吴声却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属性:在地性、潮流性、社交性和共享性。翻译成劳动人民的语言,就是本地人都喜欢去打个卡,拍个照,分享到Instagram上。即使是一个胶囊公寓,也会把大片的空间辟为公共空间和共享空间。他认为,这代表了消费的某种更高层级,一定可以启迪中国未来的商业。
关于物质本身的消费,于他们而言更加让位于精神消费、文化消费、体验消费、细节消费,以及价值观消费、态度消费、审美消费和认知消费——把时间和生命"浪费"在自己认为美好的事物上。
我估计也是考察带来的启发,吴声把场景实验室新办公室的整个一层辟为公共空间,让大家在这里喝咖啡,办活动。
吴声在中国香港机场。2018年7月10日
吴声研究超级IP,顺手把自己弄成了超级IP,研究新物种,顺道让自己进化成了新物种。但吴声到底还是开咨询公司的,我一直有个疑问,像他这种网红级别的咨询顾问,不吃不睡一天也就24小时,单靠卖自己的时间,怎么能租得起751里那么牛的一个楼。
吴声说,所以场景实验室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人单耍,所谓“吴声商业方法”不是吴声一个人的方法,而是整个团队的研究成果,最终向企业输出的也不是吴声的个人见解,而是一套成熟的操作系统。
所以当他说“与其预测,不如进化”,我知道他变得越来越“狡猾”。预测总有失准,难免被挖坟,被打脸。那么干脆不预测,大家一起进化吧,成了就是新物种,不成,不成就灭绝了呗。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