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声谷关联产业园可向全省延伸
创新是合肥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是合肥未来发展的明确指向。创新不仅是合肥城市的鲜明底色,也是中国声谷的发展密钥。
五年前,“中国声谷”还只是一个设想,如今已经跻身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第一方阵,人工智能也从安徽合肥起跳到全球产业创新的制高点。如此机遇下,安徽创新如何借“中国声谷”之力取得长足发展?对此,省政协委员汪建中认为,中国声谷“创新”的牵引力,可以带动全省创新经济带的形成。
带动全省各地市 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作为我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抢抓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爆发式增长的重大机遇,以“大创客”带动“小创客”的集聚发展模式,书写中国人工智能的宏伟篇章。
2017年9月,安徽省出台《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从鼓励技术创新、支持龙头企业、加强资金支持等10个方面推进中国声谷建设。同年11月,中国声谷已入驻企业170家,跟进在谈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项目超过200个,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与应用的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链。
为了实现中国声谷“一核、两区、多园”的发展目标,应在全省范围内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园,推动关联产业和要素集聚,形成产业链。
为此,汪建中建议:安徽省尽快制定出台全省申报特色产业园的相关政策和申报条件,鼓励优势企业成立子公司并延伸各地市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全省各地市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形成创新经济带。
建立全省人才智库 流通机制
人才是资源黄金,是一切创新驱动的基础。目前,中国声谷所在的合肥高新区拥有海外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近3000人,聚集“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61人,各类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2%。在近期举行的2017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声谷宣布成立专家委员会——由30位人工智能领域知名机构代表、科学家、院士组成,这意味着中国声谷有了自己的专属智库。
与其他资源不同,人才资源具有可流动性的特质。为充分利用人才智库优势,发挥其专业知识,汪建中建议:建立省内人才智库流通机制,鼓励高科技人才、专业团队到省内特色产业园发挥专长搞科研,联手合作搞创新。“随着人才的流动,科技创新的种子将撒满江淮大地,从而各地产业也将借机加速发展。”
资金扶持各地市 建特色产业园
2018年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的发展规划(2018~2025)》正式发布,规划提出重点实施“技术领先”“应用推广”等八大工程建设“中国声谷”。与此同时“中国声谷”的发展目标出炉——到2020年,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互联网产品用户达到12亿户,“中国声谷”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40%。到2025年,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互联网产品用户达到15亿户,“中国声谷”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声谷”产业发展基金获批设立,这将全面支持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项目的建设。为此,汪建中建议:鼓励各地市研究出台支持“中国声谷特色产业园基地”建设若干政策。“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同时设立中国声谷特色产业园发展基金,加大特色产业园基地建设资金扶持,确保基地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形成规模”。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