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8年1月28日,重庆市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长张炎表示,当前重庆智能产业和智能化应用发展势头向好,但各委办局、区县及园区在落实重大决策、提升效能等方面存在不匹配现象,缺乏统一的考核评定。他建议,要发展大数据智能化,首先得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评定体系。
据统计,截至目前,重庆智能产业核心企业超3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近1000家。全市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正加速融合,多数企业的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向集成创新阶段突破,全市正处于迈进智能化的关键时期。
“在此情况下,建立智能产业与智能化应用考核评定体系,就更有必要。”张炎说,当前重庆发展大数据智能化的最大制约,是智能产业与智能化应用缺乏协同配套,各级部门对智能产业推动力度大,但是对智能化应用却重视不够,过于注重产业发展,忽视了涉及民生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如此一来,就难以形成智能产业与智能化应用协同发展,也难以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
张炎表示,大数据智能化作为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行业多、范围广,需要各级部门共同配合推动。同时,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智能产业与智能化应用考核评定办法。
他建议,建立智能产业与智能化应用考核评定体系,必须坚持智能产业与智能化应用“两条路走路”,加大对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投入;建立规范的考核指标管理制度及办法,将涉及智能产业、智能化应用相关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考核,对考核指标的准入、形成、下达等工作做出进一步规范,明确奖惩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和调查机构,通过专项调查、综合分析等,对各地各部门智能产业与智能化应用的进行预判、测算,增强各部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此外,在制定这套考核评定体系时,还应突出指标评定的差异化,不搞“一刀切”,从而营造出有利于创新、有足够包容力的发展环境,促进各地突出比较优势,实现大数据智能化特色错位发展。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