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德国汉诺威,东有中国工博会,对工业装备企业来说,每年到这两大平台首发新品已成惯例。如今,这样的惯例正在进博会上悄然发生着改变。一批全球顶尖制造企业携带着代表当今最高水准的新品首秀进博会,从这里走向世界。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原因,这两天记者辗转装备展区,寻求答案。
日本那智不二越,一家世界顶级机器人制造商,其每一次创新都引领着全球智能制造的新风向。两个月前的第21届中国工博会上,记者曾采访过那智不二越(中国)公司副总经理刘晓兵。就在昨天进博会现场,记者又碰到了他。这次,他身后的展台足足有工博会的两倍之多。“不仅仅是面积,你之前在各类展会上绝对看不到这么全的产品系列,从汽车点焊、组装机器人,到精密器件装配的各种‘迷你’机器人,我们这次倾巢出动了。”刘晓兵略显兴奋地说。
此款全球首发新品机器人可适应洁净度在100级的环境下工作。
在他看来,进博会规格档次之高、组织力之强、专业观众覆盖范围之广,任何展会难以相比。专业展会,目标很明确就是自己的客户圈子。但正是这样的原因,也让他们丧失了不少跨界碰撞带来的机会。去年六天展期,那智不二越收获意向订单超过5亿元,绝大部分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客户,这令那智不二越总部很“震惊”。为此,日本总部决定今年专门将两款新品放在进博会全球首发。“看到那对‘双胞胎’了吗,在如此狭小的工位上一个工人都容不下,但这对‘小家伙’却能在此穿针引线,装配最精密的电子元器件,而且可以适应无尘车间。”刘晓兵说,这样的新品以前只能在德国汉诺威看到首发身影。
而围在刘晓兵身旁侧耳倾听的是一批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政府采购团。“正是他们去年把我们很多产品讯息带到了自己所在区域的企业。”现在国内各地都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但由于以前各类展会覆盖的人群和地域有限,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很难到达一些中西部地区。而进博会组织的各种采购团,提供了绝佳机会。“同样的,有的专业观众起初可能是奔着其他展区来的,但转到我们这一看一聊,就发现了交集。”
的确,综合性展会看起来好像来了很多对有些展区不搭界的人。但在跨界融合时代,机会无处不在,更何况在进博会这样一个世界性舞台。
全球行业前三的德国永恒力叉车,也是一个例证。首届进博会200平方米的展台,助力永恒力去年在中国的营收超过20%。永恒力叉车江苏公司总经理胡卫国,用“吃惊”来形容。16年前,永恒力叉车随着其全球客户麦德龙、博世等进入中国,在长三角等区域影响力日增,但在其他区域影响有限。“我们一直参加国内外各种物流和装备行业展会,朋友圈始终打不开。”胡卫国坦言,去年首届进博会也是想试试水,没想到收获了“大彩蛋”,最近的不少订单还是首届进博会上结识的客户。
“Miniload料箱型堆垛机”实现货物搬运“人到货”到“货到人”的转变。
如今,随着土地人力成本上升,国内物流行业加速向智能化、无人化转型,对空间利用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届进博会的效应,让总部决定加快研发面向亚太的更高效智能的产品——“Miniload料箱型堆垛机”,并在第二届进博会上率先首发。“足足有25米高,是这次展会最高展品了。”胡卫国指着身旁这款车身宽度不到1.5米,最高可上升至近20米的“庞然大物”说。利用这款叉车,物流企业不仅可以缩小仓库内货架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向高度要空间,大幅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
“以前专业物流企业客户居多,进博会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制造业、建筑业甚至是食品行业的新客户。”胡卫国透露,几天下来,这款新品的意向订单已经上百个,不少还现场签订了合同,“选择在这里首发是最正确的决定”。“我们已经向总部反馈这次进博会反响,争取加快实现这款产品的国内组装,把成本降下来。届时,必将成为我们扩大中国市场份额的又一拳头产品。”
同样在进博会尝到“甜头”的,还有有着72年历史的老牌机床西班牙企业尼古拉斯克雷亚。虽然已经进入中国市场30多年,销量始终上不去。但自从去年参加首届进博会后,便接到了80多家中国采购商的订单。为此,今年总部把智能化升级后的FOX-50龙门加工中心,特地放到进博会首发。
尼古拉斯克雷亚全新升级的龙门加工中心,售价百万欧元,但意向订单不断。
尼古拉斯克雷亚集团亚洲区总经理伊格纳西奥说,“进博会的综合影响力和采购商的采购能力是其它任何展会都难以相提并论的。”中国市场体量巨大,能在进博会这样国际级展会上亮相,可以说是最好的广告,真正搭建起全球共享共创的平台,商机不言而喻。他乐观预计,今年在中国至少会接到100个订单,“因为就在短短的这几天,就已有十几家慕名而来的中国企业对我们的产品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意愿。”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