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OpenStack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因为以Kubernetes为基础的云原生的生态日趋完善,OpenStack的项目定位也被频繁讨论,但它确实已经运行了上千万计算核心,最新发布的Train版本吸引了165个组织和企业,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采用OpenStack Magnum托管了500个Kubernetes集群。如今的OpenStack,是值得开发者关注的状态吗?InfoQ有幸在开源基础设施峰会(OPEN INFRASTRUCTURE SUMMIT )的现场与多位OpenStack基金会成员进行了对话,了解该项目的生存状态。
前不久,SUSE宣布退出OpenStack基金会的会员席位,本来只是一次正常的调整,毕竟任何组织的成员都会出现更换,但这一调整还是迅速被媒体捕捉,并再次让OpenStack项目成为了舆论中心。
在OpenStack首席运营官Mark Collier看来,OpenStack是一个多元的社区,目前有65个组织和企业在献策献力。整个社区处于非常具有弹性和应变能力的生态环境。因此,退出和新鲜血液(卓朗昆仑云已经成为新的黄金会员)的加入都很正常,有人增加对社区的投资,有人可能一时之间减少了投资,但社区将会始终保持应变能力向前发展,也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机会。他相信,整个社区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因为具有这样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单就实践应用来看,OpenStack确实变得有些“无聊”,因为该项目现今已经足够成熟,并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比如,欧洲核研究中心CERN目前内部有超过500个不同的Kubernetes集群,底层主要基于OpenStack运行;基于OpenStack进行二次开发的腾讯云TStack已经应用于工业、医疗、零售、教育、政务等多个领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同样基于OpenStack搭建了自己的云平台。
OpenStack基金会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表示,中国的个体贡献者在OpenStack基金会全球社区成员中位列第三,其中包括基金会托管和试运行的开源基础设施项目(Airship、Kata Containers、OpenStack、StarlingX和Zuul)的用户和贡献者。社区内的中国贡献者最大的特点就是规模大,用例多。由于如今的OpenStack技术平台比较成熟,所以很多应用都集中在生产方面。五年前,当OpenStack还在发展阶段,很多应用都集中在开发方面,而非生产。如今,中国大部分应用都在大规模生产实践层面,这对未来OpenStack生态系统的用例会有很大扩充。
腾讯云副总裁吴凯华补充道,首先,过去一年,腾讯在客户机房中发布了大量OpenStack,并且规模已经达到上千;其次,中国的使用场景最为丰富,很多OpenStack不是跑在X86芯片上,而是跑在ARM芯片上;从节能、环保和其他因素来说,目前中国已经有不少基于Airship的OpenStack在生产环境中使用,这也是其他地区不常见的。
中国的企业和组织基于上云和多云诉求,所以对开源技术的拥抱程度非常快,技术人员会很乐意学习和参与到新技术的试用、采用和实验过程,新的应用场景和技术会先涌现出来,这是目前在中国市场和社区比较独特的情况。
作为一个开源的云操作系统,OpenStack的发展与全球的开源和云计算环境同样息息相关。近几年,开源社区开放合作和创新成为主流模式,开源技术凭借开放性、低成本、灵活性、安全性等特点和优势已成为技术创新开发的主流模式。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引入开源软件已经成为常态。据全球开发者调查报告,97%的软件开发者在软件编程中会调用开源组件。开源软件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
截至2019年,开源代码托管GitHub上有9600多万个库,比去年增长了40%以上,其中,云计算领域开源软件覆盖虚拟化、虚拟化管理、容器等多个细分领域,以OpenStack等为代表的云计算开源技术应用广泛。
当云上的平台层被 Kubernetes 项目逐步统一之后,过去长期纠结在应用编排、调度与资源管理上裹足不前的 PaaS 项目得到了生产力的全面释放。相比于 Docker 体系以“单一容器”为核心的应用定义方式,Kubernetes 项目则提出了一整套容器化设计模式和对应的控制模型,从而明确了如何真正以容器为核心构建能够真正跟开发者对接起来的应用交付和开发范式。
一时之间,Kubernetes的崛起让很多项目的发展受到了影响,或正面或负面。对于被频繁抬到舆论中心的OpenStack项目,很多开发者认为其会受到kubernetes的冲击而出现部署率下降的情况。根据451研究机构今年9月发布的市场监测报告:
大型企业用户在快速增长的OpenStack亚太市场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预计未来四年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将增长36%,在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77亿美元,其中亚太市场约占三分之一。
采访中,Mark Collier表示,其实一开始,OpenStack就是从容器编排起步的,之后开发了一系列工具,慢慢走向成熟。对用户或开源开发者来说,该项目不断集成最先进、最成熟的技术,比如边缘计算、AI等。过去几年,OpenStack开发了Airship以及一系列应用。在整个生态系统和平台上,有些开发者可能只对Airship感兴趣,有些只对Kubernetes有兴趣,通过进一步整合,容器集群部署的服务Magnum项目出现,并受到了开发者的欢迎。
所以,只要是和云计算相关的优秀技术,都在OpenStack基金会的考量范围内。基金会将对这些项目进行集成,根据初心进行发展,一定会打造更多强大的工具和应用。
对此,吴凯华认为,OpenStack与Kubernetes一定是并存的关系,OpenStack这一类产品更多是对底层硬件资源的虚拟化和管理,实现弹性,而Kubernetes这样的编排器和容器技术更多是对上层应用的支持。根据实践经验,吴凯华认为,目前云计算的发展已经从第一阶段的“资源上云”过渡到了第二阶段的“应用上云/业务上云”,以前考虑更多的是把部署在物理服务器的服务应用部署到虚拟机,现在比较火的是云原生概念,对应用进行编排,使其更好地跑在K8s之上,两者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是并存的状态。
九年前,OpenStack项目刚刚起步,一路走来成长非常迅速。OpenStack可用于控制整个数据中心的海量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百度、中国移动、中国铁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银联、中国邮政银行和中国国家电网等企业都在大规模应用该项目。该软件的最新版本OpenStack Train于10月16日正式发布,最新版本中的近3,000次代码更改来自中国上游贡献者,在165个国家的贡献度中位列第二,来自中国的个体贡献者共有150多名。
此外,社区生态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比如Kata Containers,一个致力于构建轻量级虚拟机的开源容器运行时,这些虚拟机的感知和执行方式类似于容器,同时采用硬件虚拟化技术作为第二层防御机制,提供更强的工作负载隔离;Zuul,一个驱动持续集成、交付和部署系统的程序,重点聚焦路由网关和自动化测试服务;Airship,通过集成OpenStack和Kubernetes技术来解决用户的大规模基础设施需求,Airship是一组可提供声明式自动化云部署的松散耦合、可交互操作的开源工具。StarlingX,在边缘计算场景下集成OpenStack和Kubernetes,StarlingX是一个完整的云基础设施软件堆栈,适用于要求最严苛的工业物联网、电信、视频传输和其他超低延迟用例中的边缘应用程序。
不难看出,OpenStack进展至今已经足够成熟,虽然改进和优化还在不断进行中,但对于开发者而言,值得关注的演进还有哪些呢?Jonathan Bryce表示,OpenStack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将关键的科技融入平台之中,比如AI、容器、大数据等。所以,对基金会来说,开发软件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将最佳实践、科技进展结合到平台上,进一步推动开源社区的发展,包括OpenStack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GPU加速器、5G、金融行业的整合等。关于OpenStack在未来发展过程中,5G和人工智能肯定会是非常重点关注的领域。
前沿的技术趋势是开发者最为感兴趣的话题,但也不要忘了基础设施的作用。在Jonathan Bryce看来,GPU加速器可以有1个,也可以有5个、10个,数量的增加会大大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但如果提升到上千个加速器规模,就需要在基础设施端加强部署和支持能力。
未来,OpenStack除了关注最新技术之外,还希望能够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更多发展,为未来大规模的新技术应用做好准备,比如算力更好地承载人工智能的某些关键领域等,这就是OpenStack基金会的关注重点。
在峰会现场,OpenStack基金会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代表宣布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以不断完善OpenStack软件在中国市场的新兴技术、评估和认证,这应该会让更多中国企业和组织愿意尝试这一开源项目。
最终,OpenStack没活成“舆论中心”的样子。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