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至少有1000万心衰患者。不容乐观的是,约有50%心衰患者在诊断5年后死亡,生存率低于多种癌症。很多患者内心紧张,不敢独自出门,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基于此,全国首个针对心衰疾病的人工智能管理平台——“护心小爱(AI)”日前全新亮相。
【一人生病专人全陪】
动不动心跳加快,心脏抽痛。60多岁的吴阿姨,自从被确诊为心衰后,除了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外,心脏还时不时感到各种不适。由于多次住院,节假日也不能和家人团聚。现在的吴阿姨,哪怕是在家里,虽然不是发作期,仍然有很多的症状,买菜、做饭都需要老伴陪着,身边不能离开人,否则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指出:“心衰就是心脏的泵功能减退,不能供应机体的供血需要。作为一种严重的进展性慢性疾病,目前在中国疾病管理普遍不理想,住院率、死亡率居高不下,但是结合国内外的案例发现通过长期监控身体状况,规范心衰疾病管理体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上,中国心衰治疗和发达国家相比,仍面临着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标准、随访不规范等难题。但是,心衰本身和基础的心脏病相关,有一些心力衰竭甚至是可以治好的,比如说心肌炎引起的心力衰竭,输液过快、容量负荷突然增加引起的心力衰竭等,这些类型的心力衰竭甚至是可以治愈的。
【频繁外出吃喝隐患重重】
马长生教授参照《亚太地区心衰死亡风险评估图》解读说,中国虽然不像拉美地区那样频繁有狂欢节,不会喝太多酒,但心衰死亡风险还是比美国增加了40%。因为中国人在工作期间外出吃喝频次多,晚餐丰富,时常吃得过饱,运动少,当然还会有个别吸烟的现象,这些都是增加心衰死亡的风险因素。
心衰患者并非不能长寿,需要在控制好自身疾病的同时,注意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这样的心力衰竭,只要患者能够正常控制、严格用药、改善生活方式,同样能活很长时间。在临床当中,活过十年以上的病例也是非常多见的。
心衰疾病相当于恶性肿瘤,首先要优化药物治疗。很多病人单纯吃药是不行的,到了中晚期需要装心脏起搏器,甚至选择心脏移植,目前全球心脏移植手术一年只有5000例。
【千里之外知病情】
结合对患者及家属真实需求的洞察,国内首个心衰人工智能疾病管理平台——“护心小爱”应运而生。该平台依托微信小程序为载体,借助人工智能优势,提供语音、图片识别等交互体验方式,协助患者及其家人更便捷、准确管理心衰患者健康信息,让疾病管理能够轻松随时随身。
马长生教授认为,这个心衰智能疾病管理平台,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全部连起来,可以在千里之外知道患者的心衰有没有加重。心衰病人在手机上就能轻松管理疾病。未来,像吴阿姨这样的患者可以有效管理心衰,享受更多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