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腾讯要办一场医学大会,他们想改变国内互联网医疗科普的生态

腾讯认真做起医疗科普了,他们能带来改变吗?

1

今年3月,我到北京肿瘤医院采访副院长苏向前教授,跟了他一上午的门诊。他接诊的都是癌症患者,有咨询治疗方案的,有复查的。总之,因为患上的是癌症,大部分人面临的选择都很沉重。

其中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直肠癌术后三年,在阴道发现了局部腺癌,要马上决定,是继续做手术还是化疗。

患者希望能做手术,因为她认为,手术有治愈的可能,但是放疗就没有治愈的希望了。苏院长评估了之前的病例和检查报告后,则倾向于进行放疗。沟通一下陷入了僵局。

苏院长后来告诉我,患者都希望“治愈”,但临床上的“治愈”和患者理解的“治愈”并不完全是同一个概念。“根治手术在医学上叫R0切除,就是这次检查没有癌细胞了。之后复查过程中有可能再次检查出癌细胞。老百姓理解的‘治愈’则是——治完了以后再也没病了。

他每次都要不厌其烦的向患者解释,“这是做不到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能理解医学的局限性,有些寻求“治愈”的患者可能就放弃了正规治疗途径,听信广告,去了不正规的机构,最后人财两空。

这次采访经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医患在进行沟通时,很多时候都不在一个认知层面上,因为医学是有门槛的,而且这个门槛还很高。但是医学科学素养对于患者来说却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医患沟通,疾病的预防、诊疗,都是双向的,需要医生的专业,也需要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我采访的很多医生,只要工作还有余力,往往都致力于科普工作。因为他们知道,临床上只能一个一个救,但是科普医学知识,却能让更多人受益。

患者也想获得医学知识,但在目前的互联网信息环境下,却有一定的难度。

我有最切身的经历,去年12月,我患上了反流性食管炎,反复发作,将近一年时间里多次就诊。为了能和医生对上话,每次看医生前,我都会在网上先查阅了和“胃食管反流”相关的科普文章,反复确认自己的症状,好在就诊时,能够准确的表述病史。

但是搜索靠谱的科普文章往往要花费我很多时间,网上的很多内容来源不明,资料不权威,很难让人信赖。而且看了很多碎片化的文章后,听了各种说法后,往往对这个疾病却还是一知半解。

当时我就想,要是有一个带索引、实时更新的权威“疾病百科全书”就好了。

2

所以在医学科普这件事上,医生、患者都有需求。

腾讯做了一个平台,把这两个需求都实现了。

2017年,“腾讯医典”上线,定位就是要做成体系化的互联网医学知识书——系统、专业、权威、易懂。

而且最难得的是,没有广告,没有莆田系,内容干干净净。

为了内容的权威性,腾讯动用最广泛的资源。国际上,与领先的权威医学健康信息平台WebMD合作,获得超过6万篇医学科普文章的全球独家中文授权。国内,和超过3000名医学专家建立了合作,其中两院院士、学科带头人就超过百人。

我采访的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苏向前就是和“腾讯医典”合作的专家之一。

以苏院长的专业领域结肠癌这个疾病类别为例,在“腾讯医典”上,从基础的诊断治疗知识,到常见问题答疑,再到最新疗法更新,非常系统、全面、细致。而且内容来源清晰明确——包括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WebMD,国内权威专家等。

“腾讯医典”的人告诉我,他们的每篇文章都由医学专家逐字审核和书写,并采用系统的审稿、同行评议等制度,保证质量。在重点疾病领域,由全国学科带头人亲自组织一线专家分工合作,共同编撰,从而确保整个医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信息的前沿性,并符合中国临床实际。

鉴于这个平台的系统权威,医生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临床工具使用。基层医生可以用它了解医疗新进展,住院查房时,有些问题在有限的时间讲不清楚,可以就请病人通过平台自己学习,然后再沟通。

人对疾病的恐惧很多来自于对于未知的恐惧。所以帮助患者获得可信赖的知识,增强对健康的自我掌控,做好预防,减少面对疾病时的恐慌。同时缩短医患之间的知识鸿沟,帮助患者理解医疗决策。

从预防到诊疗,腾讯真的做了件好事。

3

现在,腾讯想要走的更远——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拉近先锋医学与大众健康之间的距离。

其实,先锋医学和大众健康距离真的很远吗?

50年前,1969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进入“523”项目组,开始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寻找对抗疟疾的物质。1971年,屠呦呦成功提取了青蒿素。此后,以青蒿素为基础制成复方药物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挽救了数百万名疟疾患者的生命。

60年前,1959年,美国医生伯纳德·费舍尔(Bernard Fisher)开始了一系列关于乳腺癌转移机制的大规模随机临床研究。1977年,伯纳德·费舍尔的实验发现,再彻底的乳腺癌根治术,也不可能实现对乳腺癌的根治。一个世纪以来的外科乳腺癌治疗理念被彻底颠覆,乳腺癌手术治疗不再以失去乳房为代价。

其实,这就是先锋医学与大众健康之间的距离。从实验室的一个新理念,到临床应用,也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距离还会被不断缩短。

所以那些实验室里正在探索的新疗法,其实和我们每一个的生命和健康都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直到2017年,全世界仍有约一半人口面临疟疾风险。乳腺癌则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大“杀手”,占到了全部女性癌症的25%。

“腾讯医典”联合《NEJM医学前沿》共同打造的首届“腾讯医学ME大会”关注的正是这些极具公共价值的健康议题——艾滋病、癌症、自杀问题等。

从首届大会邀请到的嘉宾名单,就足见腾讯关切医学新进展,以及人类健康命运的使命感。

看看这几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吧——艾滋病“中国方案”的倡导者李太生教授,国际乳腺癌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Tibor Kovacs博士,第一位研究中国人自杀问题的加拿大学者费立鹏......

他们无疑都是最顶尖的医学科学家,各自领域里的领军者。在这次的“腾讯医学ME大会”上,他们将共同发出“生命之问”——破译全球最前沿的医学进展,并阐述他们对于人类健康的深刻洞见。

不管是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人类战胜癌症的最新进展,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哪个话题不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呢?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1101A0O47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