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 HDC 2019 上,极具技术性的「鸿蒙 OS」惊艳了全场。
而从技术架构来看,鸿蒙 OS 具备四大特性:
1、分布式架构: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
鸿蒙 OS 的“分布式 OS 架构”和“分布式软总线技术”通过公共通信平台,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能力调度和虚拟外设四大能力。
将相应分布式应用的底层技术实现难度对应用开发者屏蔽,使开发者能够聚焦自身业务逻辑,像开发同一终端一样开发跨终端分布式应用,也使最终消费者享受到强大的跨终端业务协同能力为各使用场景带来的无缝体验。
2、实现系统天生流畅: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 IPC 两大技术
为了满足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智慧时代对 OS 提出的新要求,鸿蒙 OS 将硬件能力与终端解耦,通过分布式软总线连接不同终端,让应用轻松调用其他终端的硬件外设能力,为消费者带来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
3、内核安全: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鸿蒙 OS 采用全新的微内核设计,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和低时延等特点。
微内核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简化内核功能,在内核之外的用户态尽可能多地实现系统服务,同时加入相互之间的安全保护。
微内核只提供最基础的服务,比如多进程调度和多进程通信等。同时,它还将微内核技术应用于可信执行环境(TEE),首次通过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
形式化方法是利用数学方法,从源头验证系统正确,无漏洞的有效手段。
4、统一 IDE 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鸿蒙 OS 配备面向多终端开发的统一 IDE(集成开发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实现真正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在跨设备之间实现共享生态。
整体而言,鸿蒙是全球第一个微内核、面向 AI 全场景的分布式 OS。
而未来鸿蒙 OS 会如何?
目前,随着搭载鸿蒙 OS 的荣耀智慧屏的发布,我们也亲眼见证了基于该操作系统的智慧屏电视已与手机实现全方位互联,且带来了更加高效的交互。
而未来也正如华为官方所述,鸿蒙 OS 会逐步应用于可穿戴、车机、音箱等更多的智能设备中。
其实,最初业界对于鸿蒙 OS 的期待是希望它能成为 Android 的替代者,而并非是面向全场景的 IoT 操作系统。
如今在现实面前,要问用户是否会有失落之感?
其实是有的,不过对此,诸多华为发言人也不断地表示,如果将来美国允许使用 Android,华为将仍然使用 Android 系统和生态;如果美国不允许华为使用 Android 系统,华为也能够拿出自己的产品,鸿蒙系统不是谈判策略。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无疑是当前最好的方案。
为何这么说,其实反思华为之所以提前让鸿蒙 OS 面世,一方面或因为美国封令的压力,另一方面,这也是华为想让鸿蒙 OS 开始学走路的标志。
事实上,和 Android 庞大且成熟的生态系统相比,鸿蒙 OS 仍旧是一个步履蹒跚的学童,其想要实现加速跑步还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开源吸引更多的用户与厂商参与、构建一套完善的应用层生态、适配更多的终端等等。
因此,当下想让鸿蒙 OS 短时间之内将 Android 取而代之,显然不切实际,不过,鸿蒙 OS 如今动起来终究是一件好消息。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