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应用程序、数据和基础架构的逐步一体化,传统信息技术结构的界限变得愈发模糊。区别于不变的信息技术结构和传统数据中心,未来系统将采用灵活的企业架构,即时提供服务,并随着工作方式的变化而快速调整。通过组建柔性团队,吸纳新技术人才来创建这些系统,使其为人所用。未来,由超智能应用程序、数据和基础架构组成的动态系统将无处不在。部门企业已经通过云迁移、机器学习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身核心系统转型……
无边界系统
传统的信息技术结构已经无法进一步推动业务创新。无边界系统打破了信息技术结构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人机之间的障碍,赋予了各项业务近乎无限的可能性,从而优化了经营方式,赋予了领先企业近乎无限的可能性,帮助其推动大规模创新,不断拓展新业务。
随着整体环境互联程度的提升,企业将应用程序、数据模型和基础架构无缝的嵌入更多设备中。不同层次的应用程序、数据、基础架构和体系结构纷纷让位于“组件化”与分散型平台。AI的迅速普及有助于消弭人机之间的界限,打造全新的交互型工作方式。为了支撑更广泛的“应用”,企业着手重塑信息技术结构,打造无边界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机器、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紧密互联,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如今的平台已经打破了传统壁垒,能够助力企业缔结优质服务,从而满足特定需求并解决复杂问题
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无边界系统是全新的概念。许多企业的文化无法支持大规模合作。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传统业务流程和系统无法支持无边界扩展,为通过无边界系统实现业务创新,可采取以下措施——
l举措1:有机融合云服务与边缘计算
以云为起点,辅以边缘计算,是企业构建无边界未来的必要基础。云不仅是高效经济的数据中心,还是持续业务创新的源泉。有预测表明,2021年80%的应用程序将基于云平台开发,微服务和云功能将被充分利用。云服务和边缘计算的有机融合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采用云架构则是利用无边界系统价值的关键性第一步。
l举措2:采用灵活架构,投资动态技术
静态技术投资已无法为企业持续的创造价值,企业必须通过统一的数据、安全和治理方法来设计可互操作的系统。正如协议标准对于互联网的扩展和全球化至关重要一样,只有确保设计的一致性,才能打造可互操作的无边界系统。
l举措3:打造全线解耦的信息技术架构
通过实现基础架构、数据、体系结构和应用程序的模块化和解耦,企业可以解除解决方案中各层面不必要的依赖关系。这一方法创建了一系列可管理的模块化组件。企业可在灵活的系统中组装组件,以便实时满足业务需求。此举不仅能够挖掘传统系统中潜藏的价值,还有利于核心系统到全新数字化系统的顺利过渡。
l举措4:不断探索颠覆性商业模式
边界的消融释放出了更多空间,打造全新的行业格局,创新思想和颠覆性合作伙伴关系亦藉此油然而生。企业依赖领先的技术减少了目前在流程、交易和商业模式中的阻力,进一步推广了创新理念,兼具速度与灵活性。
自适应系统
自适应系统使得企业能够根据行业变化进行无缝调整,通过充分利用可信数据和领先的智能技术,自行学习、改进并进行调整。以动态架构为基础,灵活运用数据和AI技术消除业务摩擦,尽可能减少会影响高效运行和快速大规模创新的阻力。其核心在于人机之间的透明合作关系,这有助于企业作出真正可靠的决策,利用颠覆性变革大幅推动业务发展。
动态架构是自适应系统的基础。随着企业的系统和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发展,传统架构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的业务和技术连接需求,只能依赖于拥有动态“活性”架构(包括微服务和无服务器架构)的自适应系统,以大幅提升企业敏捷性和规模。无论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虚拟代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高级分析还是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企业一旦将这些AI技术融入交易流程,即可大幅度提高业务。自适应系统可以实现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微妙平衡,流程高效透明,并能与更基本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相结合,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创造价值。
实现自适应系统的具体措施包括——
l举措1:积极搭建自适应的全新架构
传统的三到五年架构路线图已不再适用于当下,要想重塑业务运营方式,企业必须搭建能够不断调整、适应多变需求的全新架构。通过拥抱云计算技术,采用微服务架构,敏捷地承接多样化的业务模式及需求,让软件架构“多快好省”地满足业务需求,在开发一个新业务时,对底层服务的调用能够即插即用。
l举措2:识别严重阻碍业务的因素
为消除业务中的冲突并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建立更直接的关系,企业可以利用AI、微服务等技术加速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适应能力。
l举措3:了解负责的AI所具备的要素
要想充分发挥AI的作用,必须赢得员工和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这意味着必须明确解释AI所采取的决策和行动,人类能够介入决策并在必要时收回控制权。这对于降低对业务绩效、品牌声誉、合规性以及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监管法规也开始涉足AI决策领域,人类需要与机器携手合作,才能避免AI系统作出不正确或不符要求的决策。
l举措4:始终以高质量的数据为导向
高质量数据提供自适应系统信心。一些企业必须从拥有高质量数据开始,采取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做业务决策。但许多企业并未有效投资于对验证数据真假能力的培养,从而错失了从数据中获取更多价值和巩固企业战略计划的机遇。数据是软件开发的核心。考虑到自适应系统对数据的高度依赖,企业应当制定以数据为基础的开发和测试流程。
人性化系统
人性化系统致力于将自然对话交互、生物识别技术、扩展现实等基于数字和AI的技术与人本设计相结合。打造切实满足用户真实需求和欲望的系统,助力企业立足行业前沿。其特点是为用户提供简捷、有趣、实用的体验,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学习如何使用,切实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和欲望。
人性化系统的核心是基于数据和AI技术的个性化设置,通过综合利用数据和智能技术,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完整生态系统,能够敏锐感知每位用户的详细社会和文化背景,了解并满足其独特需求,实现精巧便捷的交互方式,综合运用技术、个性化设置和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人机体验。
人性化系统实现的具体措施包括——
l举措1:践行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
一些企业已经着手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与客户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全面打造竞争优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数据和技术并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想要打造出色的用户体验,企业必须切实了解系统用户的需求,利用设计思维和持续的用户反馈开展敏捷实践,通过多方互联的世界重塑秩序,确保其连贯性。
l举措2:打破组织和文化障碍
构建成功的人性化系统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的组织环境和文化形态。企业应积极评估其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培养端到端(从最初构思到用户体验)拥有者管理文化。为了提供更为积极的体验,企业应当向员工和客户宣传新工具和新技术的益处,即大幅提高日常互动的吸引力。
l举措3:即刻启用新兴技术
AI、扩展现实和语音技术等高度拟人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有预测,到2022年,增强和虚拟现实头戴设备销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1% 。在新兴技术日臻完善之际,可以尽早开展早期实验和实践体验是验证这些技术商业可行性和是否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最佳方案。
在未来,人类将与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共同工作,无边界、自适应、人性化是企业实现未来大规模创新的关键,在人机协作的新时代,应用系统将从柔性化、智能化、互联化实现核心应用的技术转型,赋能于高速发展的企业。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