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走路、看新闻就能赚外快的APP,你信了?

近年来

各种各样的“赚钱”“送钱”APP

风靡网络

看看新闻可以赚现金

刷刷视频可以拿红包

甚至聊天打字、走路跑步

也可以有收益……

但是真的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

记者调查发现

那些所谓的“赚钱”“送钱”APP

只不过是吸引流量的幌子

馅饼背后更多的是陷阱

每天4000步,月收入有上千元?

走路就能赚钱?

靠噱头吸人眼球

消费者称上当了

湖南长沙消费者刘先生是一名健身爱好者,每天走路的步数都在1万步以上。前段时间,刘先生发现朋友圈里有多个好友在推广一款运动类APP,声称“走路就能挣钱”“让运动产生价值”,还附有“新手指南”。“我就好奇了,走个路就能赚到钱?”刘先生虽然对此表示怀疑,但还是下载了该APP。为了稳妥起见,刘先生在下载之前特地咨询了一位推广该APP的朋友。对方信誓旦旦地说是真的,他每天走4000步,月收入有上千元。

但是,刘先生在注册过程中发现,不仅要实名,还要绑定个人支付宝,支付1元才能登录。“刚开始,我按平台上说的,每天走路赚‘糖果’,一开始3天赚1个‘糖果’,后面2天就赚1个,一切都还正常。可是后来发现光靠走路赚不到多少‘糖果’,需要不断做推广,‘拉人头’,才能获得更多的‘糖果’,升级会员,然后就是等‘糖果’升值。由于拉不到人头,现在用了1个多月,虽然我每天都要走1万多步,但只赚到3元钱,可平台规定满50元才能提现,照这个速度,想提现几乎没有可能。”刘先生感觉自己上当了。

无独有偶,北京消费者刘女士也在使用一款号称“走路就能赚钱”的APP。她告诉记者:“挣1元多钱得好几个小时,有时得十几个小时,而且要满100元钱才可以提现。我半年赚了48元多点。走好几万步,才1角多钱,现在已经不再想赚钱的事了,权当娱乐健身吧。”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网络上各种打着“赚钱”“送钱”幌子的APP非常多,这些“赚钱”APP除了在各大网络平台植入广告外,还渗透至各个应用商城中,种类也是五花八门:玩游戏赚钱、阅读新闻赚钱、转发文章赚钱、试玩APP赚钱、走路运动赚钱、知识问答赚钱、问卷调查赚钱……关于“赚钱”APP的经验贴也在网上随处可见,这些文章大多以诱惑性文字为标题,打着分享经验的幌子为APP做推广。

这类“赚钱”APP宣称利用零散时间在手机上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获取一定回报,非常具有诱惑力,吸引了许多手机用户参与。记者调查发现,有不少APP采用“第一次注册奖励”吸引用户点击下载,而用户在初期获利尝到甜头后,又会在“成功推荐亲朋好友得奖励”的诱惑下向他人介绍,这些都加速了此类APP的传播。

完成各种任务只挣几角钱

而提现门槛却要几十元

拉人头成为APP另一个“套路”

消费者当心馅饼后面是陷阱

真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赚钱”APP真的能让人轻轻松松就免费赚到钱?答案当然是:否!

“广告上声称的收益和实际差距很大,第一次注册奖励几千金币,注册后发现几千金币实际还不到1块钱。”下载过某资讯类“赚钱”APP的小黄告诉记者。根据该平台兑换原则,用户至少要阅读四五百分钟的新闻资讯或者观看十几个小时的短视频,才能赚取1元钱,进而才能在该APP提现。小黄说,他最终选择了放弃这款下载量不错但根本赚不到钱的APP。

记者尝试下载了几款“赚钱”APP,发现其下载量都不低。在某个APP下载的评价页面有许多留言,有些提到了“不能用微信提现”“一天只能赚几毛钱”等问题,有的甚至在评论里表示“都是假新闻”“新闻质量太低”。

记者注册了一款阅读新闻赚钱的APP,刚打开页面就弹出一个新人红包,显示可提现6.88元。当记者依次完成签到、阅读、邀请好友等任务后,又获得了3000多个类似于积分形式的“现金豆”,可以兑换约3角钱。不过当记者打算提现时,却发现需要累计赚到30元才能提现。而这样的提现门槛,也同样存在于其他“赚钱”APP中。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这类“赚钱”APP通常都会给新人较多奖励,但是越到后期,用户拿到奖励的难度越大,也越难达到平台设定的最低提现要求。不过,为了不让用户因为完不成任务而放弃,“赚钱”APP还早已为用户埋下了另一个“套路”——通过“拉人头”赚钱。记者发现,许多APP都设置了丰厚的推荐奖励,与看新闻赚钱相比,这种赚钱方式似乎轻松得多。某“赚钱”APP宣称邀请一位用户可以得到9元,邀请越多赚得越多,最高可达13元。而以“走路能赚钱”为噱头的某APP,则将拉人头数量与用户等级、收益挂钩。

“赚钱”APP存极大安全隐患

业内专家表示

随意注册使用“赚钱”APP

存在泄露个人信息风险

消费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事实上,赚钱APP大都涉嫌虚假违法宣传,以所谓的赚钱奖励诱人下载,以及向周围亲戚朋友分享,吸引大量手机用户加入,刺激流量扩张,再通过流量变现获利。同时,巨大的流量还可以用来吸引融资、提高企业估值。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表示,有的“赚钱”APP还诱导用户帮其拉人头发展下线,涉嫌传销并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以及个人隐私权。

业内专家提醒

对于“赚钱”APP,消费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应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避免轻易提交个人信息、支付信息等内容,尤其对于需要交纳一定金额才能加入的“赚钱”APP更应当审慎对待,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一旦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或者财产被侵犯,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记者:王峰)

编辑:韩玉婷李金凤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9A036VU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