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副所长喻之斌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通讯员严偲偲
在“人工智能+”时代,AI无疑成为各个行业变革的助燃剂,其中行业应用场景成为AI最大投资热点。人们迫切希望看到,我们的未来,究竟能被AI变成什么样子?
上层应用虽引人浮想翩翩,但有这么一批人却致力于挑战难度大、门槛高的底层技术研究,推动AI领域的内核发展快速前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副所长喻之斌就是其中之一。
早7、晚10、一周7天,是喻之斌的科研生活常态,这样的工作状态下他一干就是6年,他的目标就是“为我国攻克‘卡脖子’技术做出一些贡献”。
“打地基”:AI应用虽华丽但还需基础坚实
如果说各类AI应用是华丽的高楼,喻之斌研究的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则是如何为高楼打下坚实的地基。
“所有应用都基于底层技术。然而目前我国在底层技术方面十分薄弱,从硬件到操作系统,再到各类中间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谈及研究领域的国内现状,喻之斌如是说。
作为深圳先进院数字所副所长、异构计算中心主任,喻之斌带领团队致力于处理器体系结构、性能评估,体系结构支持的云计算、大数据以及AI系统等底层技术的研究。经过多年积累,团队的科研成果多次发表于ASPLOS、MICRO、ISCA等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述会议的论文平均录取率仅为16%~20%。
就在今年6月举办的ISCA国际计算机结构会议上,喻之斌团队针对云计算系统的论文被录用为长文。
据了解,ISCA是由ACM SIGARCH(计算机系统结构特殊兴趣组)和IEEE TCCA(计算机架构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自1973年创办以来,内地科研院所被该会议录用的总论文数量不超过20篇,这也是华南地区首篇被该会议收录的长文。
“搭天梯”:提出“时空共享任务调度”概念
在这篇获得ISCA青睐的论文中,喻之斌团队首次提出了“时空共享任务调度”(TPShare)的概念,在保障云计算系统性能的条件下,降低处理器能耗、提升资源利用率。
“目前云计算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源利用率低。”喻之斌打比方说,“在云计算平台花100元买的CPU,实际上只有12元的性能被有效利用,还有88元被浪费了。”这种浪费现象源于云计算系统上运行的应用多且复杂异构、调度层次多,且各层次间的调度状态互相无感知、不协调。
喻之斌团队提出的“时空共享任务调度”相当于为云计算系统搭建了一个“天梯”,通过传递垂直信息、协调调度,实现相邻调度层之间调度状态、资源需求等关键信息的协调和有效利用。“通俗地讲,该项技术能让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做两个人的事情,且反应速度提高将近一倍。”
由于概念超前,论文一经发表,很快在ISCA上引起参会者热议。而在喻之斌看来,科研灵感靠的不是创意,而是扎实肯干的精神。“必须深入研究,摸爬滚打,才能发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大量的劳动和坚持后,自然就有解决问题的灵感了”。喻之斌同时强调,搞底层研究需要“长坐冷板凳”,沉下心来,保持从容的姿态。
“卡脖子”:用科学家精神攻克技术难题
早7、晚10、一周7天,是喻之斌的科研生活常态。
在深圳先进院,他不仅要承担许多重大科研项目,同时还要带学生、带团队,也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和IEEE会员,以及多个重要期刊和知名国际会议的审稿人。
这样的工作状态下一干就是六年,在他看来,“科学家精神”最重要的是真正热爱科学。“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只有在科研一线才能发现,只要自己体力够,就会坚持在科研一线工作下去。”
在计算机系统底层研究的道路上,喻之斌的脚步从未停歇。如今,他领头的异构计算中心团队已有30余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软件定义云计算”课题、中科院先导专项“海云数据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制”等10余项重大项目的研究,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特别是深圳这片充满激情的实干热土,给予了他更多的力量。喻之斌说,最初决定到深圳工作,看中的就是深圳的产业化环境。目前,喻之斌团队的科研成果吸引了华为、深信服科技等企业的关注,未来将与企业共同推动成果的转移转化。“希望团队在科研上的突破,能够成为被企业真正利用上的技术,为我国攻克‘卡脖子’技术做出一些贡献。”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