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推出ROME,AMD真的能建起辉煌一时的罗马吗?

对于AMD来说,回到数据中心市场并不难,但难的是将有效的竞争带回这一市场。

前段时间,AMD发布了第一款面向数据中心市场的7nm x86处理器——第二代EPYC,64物理核心、128线程和优秀的效能都让这款处理器瞬间获得了不少用户的目光;风头一时无两。

在赞叹AMD在时隔十多年之后在工程及工艺上再次超越Intel的同时,不少评论在这波AMD“真香”的风潮中发出感慨,AMD终于要开始一段超越之旅了。而苏妈更是在第二代EPYC处理器的发布现场激情的喊出“要把竞争重新带回数据中心市场”的豪言壮语。看来,AMD这个不屈不挠的强者终于要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了…………吧……

根据Mercury的统计,在这个约200亿美元的x86数据中心市场上,截止2018年底,AMD已经用第一代EPYC将市场占有率约从不足1个百分点提升至2%左右,而凭借全新的第二代EPYC,AMD则有望在2019年底将其在服务器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至5%。

从这组数字来看,苏妈对于AMD基本盘的认识还是很到位的:2%的占有率确实不能算是服务器市场的有效竞争者,但想要成为真正的竞争者,5%的市占率仍旧是不够的。

回望十年前,彼时的AMD还没有在制程工艺上落后Intel太多,K8L架构的Opteron凭借在多核心以及架构上的不错表现成功砍下将近20%的市场份额。当时,将AMD看做Intel的有力竞争者正毫不为过。显然,想要把真正的竞争重新带回服务器市场,AMD至少要将市占率提升至当年的水准才行。

不过,在用户投资更谨慎、要求更高的服务器市场,这个目标显然不是短期之内就能达成的。AMD还需面对由Intel所构筑的三堵城墙。而这三堵城墙的难点在于,它们所要考察的都是AMD在CPU硬件产品之外的实力。

城墙NO.1:软件优化

虽然CPU是最纯粹的硬件产品之一,但作为整个服务器甚至数据中心的核心,其所需要的软件配合也是最多的。

不仅与其配套的主板驱动和固件需要大量资源进行开发,甚至连操作系统和应用在很多时候也需要针对新的CPU来进行专门的改变以实现更好的性能。此外,为了在实现更好性能的同时兼顾开发的便利性,CPU厂商通常还需要针对自身产品的架构特点推出专门的编译器产品(虽然AMD已经推出了自己开发的第一代编译器产品AOCC,但从目前已有的测试结果来看,其效能相对于LLM Clang等流行编译器的提升并不十分明显;而反观Intel所推出的ICP等编译器已经通过十几年的积累形成了非常大的开发惯性和使用习惯)。

由于需要对接几乎所有的软件产品和操作系统,相关软件、编译器、固件、驱动的开发工作非常巨大,而且需要与开源社区保持深层的互动关系,因此,其所需的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

为了持续完善相关的软件优化生态,Intel目前雇佣了超过15000位软件工程师,这在Intel 107100的总员工数(截止2018年末)中占比接近15%。而对于员工总数刚刚破万的AMD来说,这项工程显然仅能以最低限度展开(从AMD的业务线来看,其中很多资源还要分配给市场表现更好的消费级显卡领域,而由于显示业务的定位不同,Intel自然不会在这一部分里投入过多笔墨)。

城墙NO.2:行业参与度

作为计算机中当之无愧的核心,CPU所要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虽然计算类型的多样化已经催生了GPGPU这样的硬件形态,但从总体趋势来说,CPU的核心位置仍无法撼动),各类软硬件标准也通常都是围绕CPU的特性和迭代来进行的。小到OCP、ODCC、Open19这样的整机标准,大到PCI-E、USB、NVMe这样的总线及传输协议,亦或是Apache、Linux、OpenStack这样的顶级开源软件基金会都是如此。而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资金上来看,这些标准组织的运作显然也离不开处理器厂商们的鼎力支持。

纵观这些行业性的组织与机构,AMD虽多有参与,但受限于其所能提供的工程力量与资金支持,AMD的会员等级通常不高。这就意味着标准的制定与进化路径很难与AMD的产品节奏和特性深度结合,从而创造更具适应性和前瞻性的产品技术组合。

而出钱、出力更多的Intel在这些行业组织中通常都拥有更高级别的会员,并在标准制定与进化的讨论中占据更重要的话语权。

可以说,AMD目前已经凭借优秀的产品获得了用户及系统制造商的侧目,但距离真正的“行业广泛支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城墙NO.3:营销资源

熟悉服务器圈的朋友应该都会知道,几乎所有搭载Intel核心的产品,如果在发布或推广环节所使用的物料中展示Intel标示或邀请Intel嘉宾进行联合推广就可以算作是与Intel联合推广,从而获得来自Intel的营销费用分摊报销。这种鼓励政策对于系统制造商而言无疑是非常友好的。以至于很多系统制造商只会针对搭载Intel核心的产品进行广泛宣发。

其次,纵观戴尔、HPE、浪潮、联想等全球主流企业级硬件产品提供商的官网页面,搭载Intel处理器的产品也都占据了展示的主力位置,各类配套成功案例、技术文档、白皮书、视频、选型工具等也是一应俱全。而如果用户想要找到搭载AMD处理器的产品,那么仔细寻找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Intel所采取的营销逻辑很简单:首先,帮助系统提供商大量推广搭载Intel处理器的服务器、存储产品;第二,占据官网和第三方推广的有力地位;第三,使用户更好的了解这些产品以及产品背后的处理器科技;第四,在更加理性的企业采购环节,用户通常只会购买那些自己相对熟悉的产品,从而降低风险。

从长期的营销策略和市场结果来看,Intel的这套逻辑链条虽然很长,但确实管用。

而在这方面,AMD仍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在对比中,我也发现了AMD在营销推广方面的一个亮点。在官网对服务器产品的展示中,Intel显然更侧重于应用,甚少顾及对处理器基础特性的展示。而AMD在官网中对于第二代EPYC的展示就相当到位。不仅有直观的特性展示,更有制作精良的HTML5动画,让用户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第二代EPYC的对比优势。

AMD仍需磨炼产品之外的功夫

从对比和分析之中我们不难看出,AMD距离全面挑战Intel在服务器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还需要攻破至少三道坚固的城墙。这些城墙都是Intel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凭借更多的资源投入和更大的市场优势逐渐建立起来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

就AMD目前的体量和能够投入的资源来看,想要在短时间内攻陷这些堡垒几无可能。AMD唯一能做的便是开启产品销量与营收的正循环,通过不断增加的销量一点点的扭转市场趋势,不断增加己方阵营的力量,才能真正做到“将竞争重新带回数据中心市场”。而做到这些的关键点在于AMD必须在未来的数代产品中保持这种竞争优势,并更积极的投入生态建设。

面对AMD的EPYC,目前我们或许可以不假思索的给出Yes!的答案。

面对AMD的生态,我只能说:wait a few years!

但无论如何,AMD已经迈出了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怎么走,既要看AMD,也要看Intel。

来源http://tech.qudong.com/2019/0906/593049.shtml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6A0FPA0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