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
案由:我国是盐碱地大国,面积总量位居世界第三。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盐碱地治理目前还存在差距,如目前尚无盐碱地治理的国家标准;中、重度盐碱地治理的防返碱关键技术还没有突破;多数盐碱地治理单项手段多,综合治理手段少,治理追求短效多,实施长效机制少,等等。
建议:应用大数据、智能化来赋能盐碱地治理,通过人工智能与盐碱地治理相结合,优化盐碱地治理方法,提高盐碱地治理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组织有关盐碱地治理专家和计算机专家,共同研发升级版的盐碱地治理智能化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建立盐碱地治理数据库和平台,收集土壤的基本物质的资源数据,形成全国盐碱地治理资源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优化盐碱地治理方案,达到一地一案,因地制宜。通过大数据、芯片、传感器等元器件,对盐碱地治理实施动态管理,立体多维管理,长效管理。
抓紧制定盐碱地治理的国家标准。对自然环境恶劣的重度盐碱地块,经专家评估治理投入大,经济效益差,可以转换为建立无土栽培的生态产业基地,创新新业态下的农业新产品。
对已经治理的盐碱地要实施“智能化养地”,防止返碱。要改变农民对耕地“重用轻养”习惯,通过对土壤、大气、水分、养分、品种特性等智能化分析和管理,实施“换茬”“间种”“套种”“间干间湿”等方法,合理施肥,适时浇水,保持耕地的生态健康,保障盐碱地治理的长期效应。
注重人工智能与盐碱地治理综合人才队伍的培养。应加大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培养盐碱地治理专业中高端人才。鼓励科技人员研发高端农业机械设备,不断提高盐碱地治理的自动化水平。提倡跨界思维,联合开发,使盐碱地治理不断创新发展。
(文禹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05日 17 版)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