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尸体也许是下一个从我们生活中消失的有形物体。
来源 |今日头条
我们的生活似乎每天都更加无形化。我们已经习惯了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事物,比如照片、音乐和电影。但死亡呢?
听起来可能难以置信,不过人类尸体也许是下一个从我们生活中消失的有形物体。
几十年后,到坟前祭奠已故亲友可能会显得很怪异,就像现在还在用盒式录像带一样。到那时,我们的整个死亡体验可能大为不同。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是直言不讳的未来学家,谷歌的工程总监。他认为,不久后计算机将可以与人脑媲美。届时,人类意识将与机器智能融合,实现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我们将日益变成非生物,生物部分不再那么重要,”库兹韦尔在2013年的一场会议上如此预测2045年的情形,“即使生物部分消失,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无需像这样大开脑洞就能看出,我们对待死亡的方式已经在发生巨变。美国殡葬承办人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的火葬人数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土葬人数。
拥挤的市内骨灰寄存处和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式火化方法(加碱水解法)有望延续这一趋势。美国殡葬承办人协会预计,到2030年,不到四分之一的死者将会土葬。至于其他的人嘛……这是个问题。
避开传统的死亡归宿
我们处理遗体的方式在变,纪念逝者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在洋溢着未来气息的东京Ruriden纳骨堂,墙上布满了闪闪发光的佛像骨灰龛。亲友刷卡后,多彩的LED灯光会照亮相应的佛像。
“你手机上有二维码扫描器吗?”她问道,“一百年后,还有没有人知道什么是二维码?”
在数字化时代,这对死亡来说是个重要问题:软件会迅速过时,但我们希望对逝者的纪念永远持续下去。眼下,就连知道谁还活着、谁已经死了都是个难题。
你可能有过这种令人不安的遭遇:社交应用提醒你为一位已经过世的友人庆生。
不同形式的第二生命
企业家争相解决“死者数字信息处理”的问题。
Digital Beyond网站列出了数十家公司,它们可以替死者处理数字信息,比如关闭社交媒体账户,维护云端存储的永久性讣告,创建交互式在线纪念活动。其中很多公司会在你死后替你发布文字和视频,甚至在你过世很久后,按照你生前的安排,向你所爱的人发送信息。
如果说这个想法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这可能是因为你尚未适应快速的文化变迁。
“我觉得这很不错,”罗森布鲁姆说,“我不想永久占用墓园里的一块土地,但我确实希望被人纪念,不管是线下的还是线上的,越多越好。”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个老笑话。升级版或许可以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已经死了。即使你已经停止呼吸,模仿一个人说话风格的聊天机器人也可以让你的“数字自我”继续说话。
俄罗斯初创公司Luka打造了一款聊天机器人,它可以假装成美国著名歌手Prince跟人说话,还能扮成很多人。Luka联合创始人尤金尼亚·古达(Eugenia Kuyda)为一个机器人编写了程序,让它模仿2015年去世的密友。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计算机科学家侯赛因·拉纳玛(Hossein Rahnama)更进一步,正在研究“增强永生”,也就是挖掘与死者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创造出精细的虚拟人物。他的目标是模拟历史上的名人,以此作为一种教育工具,但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于任何人。
云端的大脑
IBM的研究人员教Watson人工智能平台如何像人一样思考,他们的方法类似于拉纳玛对人工智能采用的大数据方法。六年前,Watson打败肯·詹宁斯(Ken Jennings),成为智力竞赛节目Jeopardy的第一个机器人冠军,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吸收消化复杂的文化知识。
库兹韦尔认为,我们将沿着类似的路径抵达“奇点”,也就是人类和计算机之间不再有明确界线的时刻,他估计是在2029年前后。如果他是对的,那么如何处理遗体的问题将变得不再重要。
“我们能用纳米技术制造躯体,在虚拟现实中创造虚拟身体,”库兹韦尔说,“我认为,我们将获得选择身体的能力,我们肯定可以在虚拟现实中时不时地改变我们的母体。”
很多人嘲笑库兹韦尔的想法,不仅质疑其技术上的可行性,还有思想上的可取性。罗森布鲁姆认为,对永生的幻想会妨碍人们努力在当下实现最好的生活:“它灌输不死的观念,当生命不再有尽头,我们就会失去生活中的很多动力。”
不管喜欢与否,某些形式的数字化来生已经到来,更精细复杂的版本也即将出现。就像当今的孩子从未碰过盒式录像带一样,他们可能很快会觉得,跑老远的路上坟祭奠感觉怪怪的,倒不如激活一段可以随时随地开启的虚拟纪念体验。
翻译:于波
来源:NBC News
- Read More -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