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新能源汽车背后的稀土战争

1

8月29日,马云和马斯克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聊了一段“火星文”,马云关心地球,马斯克关心火星。

现实主义者喜欢马云的幽默,理想主义者喜欢马斯克的沉默。

很多人能明白马云为什么关心地球,但鲜少有人懂得,为什么马斯克要不计成本的走向火星?

有人将此归纳于梦想、情怀,当然,这些只是基础动因,而真正令马斯克锲而不舍,疯狂烧钱的,是另有他谋。

我们先看几个毫不相关的信息。

2018年10月,特斯拉落户上海。

2019年7月,丰田牵手比亚迪,共同开发纯电动车型。

2019年8月,奥迪与比亚迪谈判,希望入股电池部门。

……

还有很多类似的动态,就不一一列举了。

为什么无论是传统还是新生的汽车企业,都对中国市场如此重视呢?难道真是因为我们的电池技术一骑绝尘?

其实不然。锁死他们的不是科技,而是一些元素。

而这些元素,也是马斯克费尽心思想在外太空来获得的。火星未必有,但前往火星的过程便会有。

2019年7月19日,美国宇航局发表消息称:“从月球表面收获稀土金属,将可能在本世纪变成现实。”

要知道,稀土矿产一直是大国贸易争端中的关键症结所在。美国80%以上的稀土从少数一两个国家进口,而且这种资源的价值越来越高。

而稀土元素主要用于制造高端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电池、军事装备、荧光灯等。

注意,电动汽车电池。

目前,美国虽然很多经济都在减速,但针对外太空的投资却与日俱增,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维珍航空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爵士以及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均赫然在列。

除了汽车、火箭,人们还常常忽略马斯克的另一项动作——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和贝佐斯创办的Blue Origin都在研制能够将货物和人类送上月球的宇宙飞船。

运什么货?

NASA局长布里登斯坦称给出了答案:“正是由于他们的投资,令未来几十年从月球上获取这些稀土正变得现实。”

马斯克能看破马云,马云却看不懂马斯克。

这也应了那句话,美国企业关注科学,中国企业关注科技。科学是把钱变成知识,科技是把知识变成钱。

02

为什么稀土对新能源汽车如此重要?

据统计,若想通过普及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来进行产业升级,未来25年的钕产量必须增加700%,镝产量必须增加2600%,而现在他们的产量每年只能增加6%。

如今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汽车所采用的“永磁技术”,对钕的依赖就像人类离不开氧气一般。而2017年,全球对钕的需求就已达到31700吨,远超供应的3300吨,2018年的需求则攀升至34200吨,预计2019年将达到38800吨,这意味着钕需求的赤字将被不断拉大。

过高的原物料价格已经成为电动车推广的阻力,对此已经有许多车厂直接入股矿商或是与产地签署供应协定,如宝马与刚果民主共和国签署新的采矿合约,以确保其电池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又如丰田入主澳洲锂矿商,以及特斯拉与智利矿商SQM签署合作协议。除此之外,汽车制造商也正积极发展新的电池技术及材料科学,避开可能遭受垄断及操控市场价格的情况。

而与石油一样,这些稀土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按目前这种哪怕是慢节奏的发展,不出一百年,自然界中94种元素就有44种消失或面临供给危机。

明白这点,就会明白另外两点。一是为何美国的巨头们要面向可能几十年后才能有所应用的外太空;二是为何作为世界目前最大的稀土大国中国,哪怕已经占据绝对领先,依然要严厉实行“配额”制度。

大家都关心的是未来能否有余粮的问题。

03

也就是说,国际车企巨头们之所以频频向中国车企示好,也就是为了能够更便利的获得稀土资源的支持。

而作为钕元素产量大国的中国,为什么要“吝啬”的限制产量和配额呢?难道是不愿意和全世界共享发展?

一方面,中国钕元素的多,也只是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多”,对于未来市场的需求,可能只能做到自给自足。目前,中国小汽车保有量有2亿之多,而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不足10%,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000万,则至少需要10万吨钕的支持,而2018年,中国最新的做法是将包含钕在内的所有稀土总量的产量上限定在了4.5万吨。远远供不应求。所以,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不足也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或许很环保,但稀土的开采却要承担巨大的环境污染。业内人士指出,稀土并非只有中国有,而是只有中国愿意开采。其他国家都不愿意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开采稀土,只有中国在为了经济利益开采稀土。另外,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得出,纯电动汽车与环境保护并不能划等号,它仅仅是减少了汽车排气的污染,但却在制造过程中加大了污染。

既然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中国为什么还要全力推广呢?

握有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技术,窗口期又那么短,在追赶内燃机近半个世纪徒劳无果后,此时不弯道超车,更待何时?

这是历史给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获得本质突破的唯一机会。

天时、地利、人和,应有尽有。

但我们看看,国家付出如此巨大的环境代价、经济代价、政策代价、补贴代价,国内的一些“造车新势力”是怎么交卷的?

除了比亚迪、吉利等个别厂商,其他的一地鸡毛,甚至连最基础的交付和质量都是问题。前途、乐视、蔚来、小鹏、爱驰相继制造希望,又接连扶不上墙。

我们手握稀土,为什么却把这个行业变的这么土?

可见,没有优良的造车文化约束,反而是对汽车产业最大的约束。手持种种先天优势与稀土加持的“人民币玩家”居然接连被外来的屌丝逆袭,取消补贴,也是国家对这些猪队友彻底灰心。

折腾了这些年,被资本驱动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业,恐怕唯一上涨的只有稀土的股票了。

END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31A0MWG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