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第二届国际无人机竞速大奖赛现场,无人机从观众面前飞过。首席记者 谢智强 摄
本报讯 (记者 崔曜)8月27日,2019国际无人机竞速大奖赛正式启动。来自中国、美国、法国、阿根廷、韩国、日本、西班牙、泰国、新加坡9个国家的40名选手当日试飞,为次日的正式比赛做准备。
40名参赛选手中,来自中国的选手均经过预选赛晋级产生,而去年国际无人机竞速大奖赛的冠亚军则自动晋级,12名外国选手则是主办方邀请而来。参赛选手中不乏有丰富世界大赛经验的职业“飞手”,也有飞龄仅一两年的“新生代”,其中年龄最小的“飞手”仅12岁。
据介绍,无人机竞速比赛主要使用竞速无人机(也称穿越机)。与常见的以追求稳定、安全拍摄能力的航拍机不同,穿越机追求的是速度、反应和灵活度,其体积小、重量轻,最高时速可达到140-160公里。
比赛时,数十个多边形的三维立体通道与几个“龙门”交错排列,在灯光的配合下共同组成了颇具科幻感的赛道。选手佩戴VR(虚拟现实技术)眼镜,采用第一视角飞行,使用无线电遥控设备操纵飞行器,按规定路线顺序穿越赛道障碍,进行竞技比赛。每轮比赛由4位选手共同起飞,撞机、漏过障碍物等均会扣分,在此基础上,时间更短的“飞手”将获得比赛胜利。
据了解,本次比赛由巴南区承办,新一届比赛更加注重观赏性,让市民享受到无人机竞速的乐趣,推动本地无人机产业发展。
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强出席。
准备好了,随时起飞
本报记者 崔曜
8月27日,2019国际无人机竞速大奖赛举行试飞。按照规定,40名选手分成10组,每组有4名选手同时进行试飞。
检查旋翼、熟悉操作……即便不是正式比赛,紧张氛围也让“飞手”们屏息静气,同时从周边赶来观看的市民也逐渐多起来。
随着两短一长的提示音,试飞正式开始。
记者在现场看到,试飞中“炸机”(无人机接触到其它物体坠落)的情况较去年大幅下降,“挂网”则成了选手们夺冠路上的最大拦路虎。
卫冕冠军顺利完成试飞
去年国际无人机竞速大奖赛冠军——中国香港选手周基勇笑着离开了赛场,他以最快33秒的成绩完成了试飞。
“今天的试飞很OK,我有信心卫冕。”周基勇说,今年的赛道有些细微的改变,拱门变大变宽了,“飞手”可以把“油门”踩到底。“这样的体验很刺激,最高时速能达到160公里。”
“这样的改变,减少了赛道的影响,有利于选手发挥出真实水平。去年的赛道太考验人了!”谈及去年的比赛,周基勇仍记忆犹新,“那是我打过最艰难的一仗,去年赛道很特别,弯道又多又急,很多选手都因为过弯的时候没控制好速度,导致比赛失利。”
尽管试飞很顺利,但周基勇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我看到这次有日韩的职业选手,也有去年的亚军柯梓鸣,还有12岁的小将赖泽霖。”周基勇说,今年参赛选手的实力都很强,28日的正式比赛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比赛。“无论最终能否卫冕成功,能与全世界的高手过招,我都感到非常荣幸。”
12岁小将初生牛犊不怕虎
今年12岁的赖泽霖,来自广西桂林,也是全场最年轻的“飞手”,但他的实力却让任何一名对手都不敢小觑。
“我是2017年的时候开始接触无人机的,那个时候还是固定翼的无人机。”赖泽霖说,去年他观看了很多无人机竞速赛,对穿越机有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自己在网上找资料,自制了一台穿越机。
“我们很支持他参赛,周末的时候我们家会去郊外的空地上练习,然后自己设置一些障碍,从最基础的穿越操作开始训练。”赖泽霖的母亲说,赖泽霖在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反而最没有包袱,希望他能享受比赛本身。
在三轮试飞中,赖泽霖除了第一轮不幸“挂网”外,其他两轮都表现出色。“刚开始我还是很紧张,没控制好飞行的角度,结果‘挂网了’。”赖泽霖在后面两轮试飞中调整了心态,不求快只求稳,顺利完成了试飞。“单轮42秒的最快成绩,我很满意,希望这样的状态能保持到正式比赛。”
重庆籍“飞手”遗憾缺席
尽管赛场设在重庆,但今年的赛场上却没有重庆籍“飞手”的身影。
“去年我们有5位选手晋级比赛,其中1人获得了8强的好成绩。”去年的参赛选手刘才学今年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出现在赛场上。他说,今年重庆的“飞手”们都没有发挥好,无人通过之前的选拔赛。
对于重庆“飞手”集体失利的原因,刘才学认为,重庆目前还没有专业的俱乐部,没法培养职业“飞手”。
“无人机竞速是一门很‘烧钱’的比赛,每个月花上万元维护升级配件是家常便饭。”刘才学说,目前几名重庆“飞手”正在筹建重庆首家无人机俱乐部,招募并培养更多的本土“飞手”。
除了“烧钱”,训练场地的限制也是影响“飞手”水平的一个因素。在重庆,往往需要驱车几小时去寻找合适的场地,无法将训练日常化、专业化。“欧美国家地广人稀,合适的场地更多,日韩以及北上广深的无人机俱乐部也能够为选手提供专属场地,他们的训练量通常可以达到每天3到4小时。”刘才学说。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