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思想,无从考究的“真相”,群体的冷漠,网络谣言的纷起……从鸦雀无声到众声喧哗,中国的互联网传播,是会培育出现代文明国家的文化精神,还是会催生出新的“网络暴民”人格?
本周四晚,青年学者,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袁光锋博士应邀莅临喜阅汇,深度解读当代中国互联网传播与公共舆论。欢迎莅临。
讲演预告
众声喧哗
当代中国互联网传播与公共舆论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引领了新的互联网文化的变迁,在此过程中,网络舆论在经历“野蛮生长”的阶段之后,正向移动化、多元化、纵深化的方向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的用户规模分别为6.12亿、5.76亿和4.84亿,使用率分别为73.9%、69.5%和58.4%。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4G技术的发展、成熟,移动数据流量资费的大幅下降,我国网民对互联网视听内容的接收和消费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移动化特征。这样的发展趋势也对我国的网络舆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互联网平台移动化,人们阅读网络评论的时间和注意力,都呈现出高度移动化和碎片化的特征。在技术和渠道上,也给更多不同知识层面的普通网民带来了话语权和传播权。当下网络舆论的选题可以用“事无巨细”来形容,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针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也可以将自己的独特经历和知识与他人共享。
当然,互联网文化在网络舆论中也体现了其负面性,对于一些社会极端暴力事件,现阶段的网络评论文化往往带有非常强的感情色彩和情绪化,某些言论往往以“一定是……”“肯定都是……”的形式出现。人们在追求真相,探寻观点的过程中,事实被非理性的舆论淹没,难以分辨。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比如,碎片化的思想,无从考究的“真相”,群体的冷漠,网络谣言的纷起……
从鸦雀无声到众声喧哗,中国的互联网传播,是会培育出现代文明国家的文化精神,还是会催生出新的“网络暴民”人格?本周四晚喜阅汇,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袁光锋教授为你深度解读。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