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永生”由不可能变为可能,但人类能承受技术发展过快吗?

文/东方亦落

近日,来自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消息称,美国的两家公司Eyellusion与BASE Hologram计划在2020年推出已故歌星惠特尼·休斯顿的“巡演之旅”,用全息图、激光成像等数字技术让惠特尼·休斯顿于舞台之上“重生”。

关于“复活”和“永生”,是人类一直在追寻的生存状态,徐福东渡、法老在金字塔中永生、“借尸还魂”...,古今中外关于这方面的故事不胜枚举,它们都共同反映了人类对于“生“的渴求。

在如今的数字信息时代,各种技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一些技术的加持下,“复活”、“永生”也由传闻变为现实,由不可能变为可能。而且从效果来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全方位“复活”与“永生”。

照这种趋势来看,人类的永生梦用不了多久就能真正地实现了,没错,就是那种能在地球上活个几百年都不成问题的愿望。可我们也知道,违背自然规律向来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即使技术的发展终究还是会让永生成为现实,那也要循序渐进才可能将出现问题的几率降到最低,而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如不加以遏制,很可能会造成一种尴尬的、甚至是“无可挽回”的局面。

一、全方位的“复活”与“永生”让多种技术“殊途同归”

要说被“复活”的艺术家,惠特尼·休斯顿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2017年5月,视觉特效与虚拟人公司“数字王国”在台北举办了《今日君再来:虚拟人邓丽君音乐奇幻SHOW》。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虚拟人技术”,成功让“一代天后”邓丽君于舞台之上“复活”,整合了面部捕捉、动作捕捉与顶级特效技术,并通过5D技术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可以与台上的“邓丽君”互动,让“复活”更加真实。

今年4月1日,有网友采用AI换脸技术“复活”了张国荣,并且还演唱了两首歌曲。据视频制作者称,视频中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AI技术,采用“变分自动编码器”,借鉴了Deepfakes的思路,并且优化了合成环节,让人脸融合的效果更为自然。

从以上事例的“复活”效果来看,属于通过AI等技术对逝者的音容笑貌进行了还原,使之重现于世人面前,但就算是这种较为浅层的“复活术”,也足以让人们的情感与思念有所寄托。以上几位艺术家都颇具影响力,也能引发许多人的追思,而这种技术如果能应用于普通人已经逝去的亲朋好友,一样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只是“表层复活”,就引起不小的震动,而现在的技术已经发展到能够让人们的精神和思维也得以保存的地步。

通常,我们会通过文字、照片等缅怀逝去之人。而在AI等技术迅速发展之后,不少公司和机构希望可以给人们提供更为先进的方式,例如会让AI通过深度学习的功能阅读逝者生前的文本数据,赋予AI模仿逝者的措辞、思维的能力,达到与人对话的程度,让生者的悲伤、寂寞与思念更好地得以排遣。

除了复制和模仿,还有企业将逝者的全面资料与AI结合,让“复制品”也有了“自主意识”。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企业家精神开发项目中,有一家名为Eterni.me的创业公司引人注目,该公司开发了一种能让逝者与生者“对话”的AI技术。

这是该公司的在线申请页面,一旦申请成功,平台就会在逝者的“数字遗产”中全方位采集各种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逝者塑造一个“云端人格”,理论上来说,得到的信息越多,还原度越高。

这项服务不仅能让逝者与生者对话,还能以逝者的风格产生自主行为,比如在社交网站中发布新消息等等,就像是逝者重新被赋予了生命。如今这类平台的数量也在增加,然而申请成功的几率却不高,因为它们多数还在测试阶段。

可这种能够切中人性的服务的“诱惑力”无疑是巨大的,所以有人等不及这些平台开放更多名额,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例如一位名叫James的孝子,在得知父亲身患绝症之后,采集了与父亲相关的大量信息,将它们转化成近10万个单词组成的文本,全部上传到云端,通过AI技术让数据运转。

这样做的结果是,在James的父亲故去之后,“AI父亲”还能与James聊天,回答简单的问题,James在数据中加入作息时间表之后,“AI父亲”就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即使没有实体,也会让James觉得父亲未曾离去,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安慰。

不过,赋予逝者“实体”并非难事,毕竟现在机器人产业已然崛起。此外,在一些人琢磨如何保存逝者思维时,另一些人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人机合并”了。除了用机械替换部分器官之外,他们也开始在精神层面下功夫。

“钢铁侠”马斯克就是其中的代表。2018年,马斯克成立了一家名为“Neuralink”的公司,推出了“神经网络转换器”,目的是将微脑电极植入人的大脑中,允许大脑与外部机械设备进行交互,让人脑拥有电脑的特质,可以将人脑中的思维进行上传或下载。

这一切听上去都很神奇,颇具“魔幻现实主义”的意味,再加上此前已经取得一些进展的“半机械人”之类的技术,美国科幻大片中的场景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照进现实。

一方面我们为能够找到情感寄托欢欣鼓舞,也为人类永生梦的即将实现而兴奋。然而“复活”、“永生”的场景一旦迅速成为现实,我们又真的做好了接受它们的准备了吗?会不会我们对永生的渴求,只是叶公好龙式的一厢情愿呢?

二、太早到来的“永生”,恐怕不是我们渴求的结果

上古流传的神话、影视作品中的情节、宗教产生的影响...,多种因素都让人们想要“永生”的欲望日渐强烈,以至于成为全人类共同渴求着的一种生存状态。例如《黑镜》中那样用AI复活男友,或是像《人工智能》中那样收养一个有感情的机器人“大卫”。

当这些情节只是出现在影视中,或仅限于人类的期许与想象中时,它们或许是新奇的、刺激的,甚至是美好的,然而当“复活与永生之梦”照进现实,人类面对的恐怕就不是新鲜与温情了。

都说“存在即合理”,但这个定义中的“存在”大概更偏向于依循自然规律出现与发展的事物。而依靠AI等技术达成的“复活”与“永生”现象不在此列。自工业革命开始,越来越多不合理的“存在”现世,而我们所处的时代,这种不合理随时都处于失控的险境。

人类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技术,自认为可以违背自然规律改变一切,就连生死都不在话下。于是“无信仰”成为信仰,各种道德与伦理层面的底线越降越低。可是人类忘了,规律之所以能成为规律,那是经过祖先一代一代的亲身经历之后总结而来的。

先不论打破规律会遭受到怎样的外力阻碍,就说人类自身的接受能力恐怕也不允许永生这种事情太早实现。随着AI、机器人等相关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发现机器人与人类相似程度越高,人类就会对机器人越有好感。可一旦这种相似超过了一定程度,人类就会反之对机器人产生厌恶与恐惧。

该定律被称为“恐怖谷”,其成因较为复杂,如人类对死亡、疾病的惧怕,“移情机制”的错乱等。不管是何原因,都说明人类在心理和情感上无法接受这种事情的发生。或者说,这种定律并非永恒,那也得给人类接受与适应的时间,假若复活或永生时代到来的太快,人类必然无法接受。

除了要考虑人类的心理因素,“永生”太快实现还会带来更多现实问题。

众所周知,如今地球上人口过多,如果只是复制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或是保存逝者的思维与精神,还在人类的接受和控制范围之内。但我们也看到,有许多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要通过将自己变成机械人,再配合AI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永生。

这种需求已经衍生出了名为DAI(数字重生)的产业。许多“先进科技”的支持者抱有一种激进的态度,认为相关部门和舆论所担心的“AI威胁论”是阻碍人类文明进化的绊脚石,他们认为,既然有了永生的可能,就应该不顾一切地去实现,而对技术与伦理道德的争论是在“浪费时间”。

他们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还把这种激进的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不仅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换成机械,还成立了相关的组织。如一个名为“超人类主义党”的社团,将目标定为“能在15~20年里通过AI人体增强术让人永生”,还参加了美国大选。

这听上去可一点儿都不美好,尽管他们到最后也没有成功,但他们的行为已经暴露出过度追求“永生“可能产生的问题:激进地追求永生,受影响的并不只是个体,它产生的力量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秩序。假如这些群体的势力扩大,人们又缺乏应对的经验与相关的律法约束,那么在私欲的膨胀之下,很可能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产生无可挽回的恶果。

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地球上的生物一直以来都是此消彼长,人类也同样是生态链中的一环。当生态链相对平衡之时,地球与人类也相对安全,可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技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那么地球人口激增是必然,各类资源会骤然紧张,有权有势的人可能会优先享用各类资源,普通人生活的更艰难。这种现实的艰难又会滋生恐慌、仇恨,进而发展为更激烈的冲突,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当然现在这一切还没有发生,但技术的发展不会停止,不管速度是快是慢,人类恐怕终将会迎来“永生时代”。人类必然能战胜死亡,但能战胜自身的贪欲吗?如果生命真能无限延长,人类的惰性是否也会被无限放大呢?

其实就算是我们终将迎接永生,但我们可以控制通往那个结局的过程,使之不成为人类的灾难。即使要发展技术也不能过于偏离规律,将技术的发展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人类才能从中受益,让技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而非被技术所掌控。实际上,单纯使生命延长并无太大意义,“复活术”抑或是“永生”也不宜发展过快。从某种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有了死亡的存在,才促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活的更加精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715A0K03H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