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聊到容器技术,大家就默认是指 Docker 了。但事实上,在 Docker 出现之前,PaaS社区早就有容器技术了,以 Cloud Foundry、OpenShift 为代表的就是当时的主流。
那为啥最终还是 Docker 火起来了呢?
因为传统的PaaS技术虽然也可以一键将本地应用部署到云上,并且也是采用隔离环境(容器)的形式去部署,但是其兼容性非常的不好。因为其主要原理就是将本地应用程序和启停脚本一同打包,然后上传到云服务器上,然后再在云服务器里通过脚本启动这个应用程序。
这样的做法,看起来很理想。但是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本地与云端的环境差异,导致上传到云端的应用经常各种报错、运行不起来,需要各种修改配置和参数来做兼容。甚至在项目迭代过程中不同的版本代码都需要重新去做适配,非常耗费精力。
然而 Docker 却通过一个小创新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 Docker 的方案中,它不仅打包了本地应用程序,而且还将本地环境(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也打包了,组成一个叫做「 Docker镜像 」的文件包。所以这个「 Docker镜像 」就包含了应用运行所需的全部依赖,我们可以直接基于这个「 Docker镜像 」在本地进行开发与测试,完成之后,再直接将这个「 Docker镜像 」一键上传到云端运行即可。
Docker 实现了本地与云端的环境完全一致,做到了真正的一次开发随处运行。
一、容器到底是什么?
容器到底是什么呢?也许对于容器不太了解,但我们对虚拟机熟悉啊,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容器与虚拟机的对比区别:
上图的左侧是虚拟机的原理,右侧是Docker容器的原理。
虚拟机是在宿主机上基于 Hypervisor 软件虚拟出一套操作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再在这些虚拟硬件上安装操作系统 Guest OS,然后不同的应用程序就可以运行在不同的 Guest OS 上,应用之间也就相互独立、资源隔离了,但是由于需要 Hypervisor 来创建虚拟机,且每个虚拟机里需要完整的运行一套操作系统 Guest OS,因此这个方式会带来很多额外资源的开销。
而 Docker容器 中却没有 Hypervisor 这一层,虽然它需要在宿主机中运行 Docker Engine,但它的原理却完全不同于 Hypervisor,它并没有虚拟出硬件设备,更没有独立部署全套的操作系统 Guest OS。
Docker容器没有那么复杂的实现原理,它其实就是一个普通进程而已,只不过它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过的普通进程。
我们启动容器的时候(docker run …),Docker Engine 只不过是启动了一个进程,这个进程就运行着我们容器里的应用。但 Docker Engine 对这个进程做了一些特殊处理,通过这些特殊处理之后,这个进程所看到的外部环境就不再是宿主机的那个环境了(它看不到宿主机中的其它进程了,以为自己是当前操作系统唯一一个进程),并且 Docker Engine 还对这个进程所使用得资源进行了限制,防止它对宿主机资源的无限使用。
那 Docker Engine 具体是做了哪些特殊处理才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呢?
二、容器是如何做到资源隔离和限制的?
Docker容器对这个进程的隔离主要采用2个技术点:
弄清楚了这两个技术点对理解容器的原理非常重要,它们是容器技术的核心。
下面来详细解释一下:
三、容器的镜像是什么?
一个基础的容器镜像其实就是一个 rootfs,它包含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文件和目录),但并不包含操作系统的内核。
rootfs 是在容器里根目录上挂载的一个全新的文件系统,此文件系统与宿主机的文件系统无关,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用于给容器进行提供环境的文件系统。
对于一个Docker容器而言,需要基于 pivot_root 指令,将容器内的系统根目录切换到rootfs上,这样,有了这个 rootfs,容器就能够为进程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文件系统,且实现了与宿主机的环境隔离,也正是有了rootfs,才能实现基于容器的本地应用与云端应用运行环境的一致。
另外,为了方便镜像的复用,Docker 在镜像中引入了层(Layer)的概念,可以将不同的镜像一层一层的迭在一起。这样,如果我们要做一个新的镜像,就可以基于之前已经做好的某个镜像的基础上继续做。
如上图,这个例子中最底层是操作系统引导,往上一层就是基础镜像层(Linux的文件系统),再往上就是我们需要的各种应用镜像,Docker 会把这些镜像联合挂载在一个挂载点上,这些镜像层都是只读的。只有最上面的容器层是可读可写的。
这种分层的方案其实是基于 联合文件系统UnionFS(Union File System)的技术实现的。它可以将不同的目录全部挂载在同一个目录下。举个例子,假如有文件夹 test1 和 test2 ,这两个文件夹里面的文件 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然后我们可以采用联合挂载的方式,将这两个文件夹挂载到 test3 上,那么 test3 目录里就有了 test1 和 test2 的所有文件(相同的文件有去重,不同的文件都保留)。
这个原理应用在Docker镜像中,比如有2个同学,同学A已经做好了一个基于Linux的Java环境的镜像,同学S想搭建一个Java Web环境,那么他就不必再去做Java环境的镜像了,可以直接基于同学A的镜像在上面增加Tomcat后生成新镜像即可。
以上,就是对微服务架构之「 容器技术 」的一些思考。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