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工智能(AI)靠的是大数据,那么海量数据从哪儿来?
普通人的第一反应是通过网络抓取,“只靠网络怎么够?就像人只有眼睛但没鼻子、耳朵和手,你想会丧失多少获取信息的渠道。”7月6日,在蓉举行的工程科技颠覆性技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电子信息技术专家吕跃广现场分享了他对AI“五官”的新观点。
谈AI“五官”
背后涉及大量高性能传感器,目前主要依赖进口。抢抓这方面机会,四川有基础
在他看来,目前传感技术拖了AI的“后腿”,是导致AI认知和应用受限的一大原因。他认为目前已有的传感主要集中在单一感觉获取,导致其他感觉信息缺失, “说起AI,现在国内研究者一窝蜂都在做算法等,也就是‘大脑’。但对于AI获取信息的‘五官’,却关注较少。”
前述AI“五官”究竟指代哪些技术?吕跃广做了进一步说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听觉)、电子皮肤(触觉)、电子鼻(嗅觉)、电子舌(味觉)。“这涉及大量高性能传感器,但目前它们都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严重制约了我国相关产业发展。”他特别提到,这背后包括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工业等大批AI相关产业。
吕跃广认为,上述现象是AI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四川的机会。
“在传感技术方面,四川有很好的科研条件,包括有世界级光学传感器研究的中科院成都分院,还有10所、29所。在产业方面也有长虹等传感器生产和研发大型企业,可以说发力AI‘五官’,避开在AI其他一些领域的低水平重复竞争,四川完全是有基础的。”吕跃广认为,四川当前应积极争取国家相关基础研究在川落地,同时地方应积极进行技术布局、加大研发配套支持力度,并积极推动已有技术实现产业化。
谈AI未来
在下一代人工智能理论方面,国内和全球处于同一起跑线
吕跃广同时也从全局角度,对人工智能技术现状和未来做了介绍。
他表示,根据对人工智能和先进监控14个子技术方向情况监控,中国一方面在推动数据智能发展的原创性成果几乎为零,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算力普遍落后;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处于并跑状态,且若干领域领跑。在下一代人工智能理论方面(包括通用人工智能、类脑计算等),国内和全球位于同一起跑线。
至于未来,他列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5大技术新方向:大数据智能,即从人工知识表达技术到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群体智能,即从聚焦研究“个体智能”到基于互联网络的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即从处理单一类型媒体数据到跨媒体认知、学习和推理);混合增强智能,即从追求“机器智能”到迈向人机混合的增强智能);自主无人系统,即从机器人到智能自主系统。
新闻延伸
颠覆性技术,最可能出现在电子信息这4个领域
颠覆性技术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重塑未来格局”的革命性力量。像GPS、通用电脑、青霉素等都属此类。
作为国内顶尖的电子信息技术专家,吕跃广在活动现场也分享了在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最可能出现颠覆性技术的4个方向,分别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智能传感。
除了前述提到的人工智能和智能传感以外,关于量子信息,他进一步提到3个细分领域:一是量子安全通信,“只要因果律成立,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性就是得到严格证明的。”;二是量子极速计算,当半导体晶体管尺寸接近纳米级,“摩尔定律”不再可靠,人类要突破计算能力瓶颈,量子计算是方向。他举了个例子:利用国内顶级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方程组需要100年,而“用万亿次量子计算机,只需0.01秒。”;三是量子精密测量,它的“测量精度超越经典理论极限。”
关于移动物联网,吕跃广提到这是由需求驱动的颠覆性技术。在当前全球都对建设智慧城市有迫切需求的背景下,物联网发展势必提速。
川商传媒(杂志)
天下川商的资讯、社交和服务平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