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速发展,各种应用层出不穷,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很多时候我们已经脱离不开互联网了。在我们进行互联网行为时,经常遇到实名制,实名制的好处是:便于政府提供高效服务、净化网络环境,增加网民自律、挤压违法信息滋生空间等。随之而来的便是隐私泄露,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排斥互联网上的实名制。
我们平时在使用app、网站、游戏等的时候,我们所访问的这些应用都是由提供商提供的,每个应用都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存储数据,我们的姓名、手机、银行卡、身份证等个人数据就存储在这些数据库中,通常情况下这些数据都不是加密的,当有恶意破坏者获取了数据库的控制权,这些信息便可轻松得到,从而导致欺诈、诈骗、促销、骚扰等问题出现。
那么这些数据能否进行加密处理呢,答案是可以的,只是商家在进行商业活动时需要用到这些数据,所以没有进行加密,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这些会数据更加透明。
网上有个买披萨的故事,有人订购一份披萨,然后经过大数据分析得出了这个人日常生活的吃、穿、住、用、行的方方面面,例如家庭住址、手机号、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这可能有点危言耸听,但是确实是可以做到的。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数字加密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在区块链中使用了很多密码学的相关技术,哈希算法、加密算法、数字签名、PKI体系、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等。用了这么多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数据加密存储,从而实现隐私保护。
我们知道区块链从本质上说是数据的存储结构,相当于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既然是数据库就要存储数据。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存储,区块链的数据是加密的。例如有一个用户A,需要存储的记录包括A的手机号、姓名、年龄、身份证等信息,传统的存储方式是将这些信息一项一项存储在数据库中形成一条记录。区块链是将这些信息加密成哈希串然后进行存储。
区块链的这种加密措施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个人隐私,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从这个角度看确实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如果当中本聪被确认了,并且和他的地址产生了绑定关系,这种保护措施就会失效。
所以,很多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例如可以通过变换不同地址的方式来保证随机性,当完成一次操作后就换一个地址,这样就无法将具体的人和某一个地址相关联。但是也造成了如果有人作恶而无法找到作恶人的问题。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区块链可以有效的保护个人隐私,也可以滋生作恶,所以很多时候还是寄希望于每个人都能够合规合法。
总结,一个应用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很多因素,易用性、合理性、合法性、安全性、高效性、便捷性、适用性等等,我们在享受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要共同维护网络环境,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于区块链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