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超速发展,给学校的教育变革带来了很多可能,我们都期待“技术+教育”能够发挥1+1>2的超强作用。然而对于处于教育第一线的学校来说,那么多的科学技术,教育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纵观时下最流行的教育技术,VR/AR、3D打印、MIDI编曲……这些依托于技术的教学装备,让教学中的许多过程变得便捷。但是怎样让这些技术装备能够为教学所用,是学校和教师面对的首要问题。先看下学生感兴趣的三个内容:
一、激发艺术细胞的MIDI编曲
学校里出现编曲课程,听起来好像不太搭调,但是MIDI的编曲却非常受欢迎。只需要一台MIDI键盘和电脑,就能编出各种各样的曲子。
参与编曲的孩子,不管是否有音乐基础,都可以从资源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曲子,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MIDI操作技巧,创作自己风格的曲子。
二、充满设计感又烧脑的3D打印
3D打印技术的出现,改变单一的平面打印形式,让数字蓝图能够立体、生动地呈现。学校的3D打印课程首先是从建模开始,引导孩子通过计算机建模软件建模,将建成的三维模型“分区”成逐层的切片截面,从而指导打印机逐层打印。
从学校孩子们的3D打印作品来看,不仅仅是常见的盒子、建筑、卡通形象,而是更具设计感的小玩意。
三、VR/AR成为打开空间想象的敲门砖
VR技术衍生出来的VR眼镜,可以让孩子透过眼镜看到虚拟的3D画面。但是在老师的眼里,孩子不是简单地带个VR眼镜感受下沉浸式的虚拟画面就结束,而是要自己设计自己的VR动画,再通过VR眼镜看到自己的设计效果。
还会学习简单的AR技术,并通过一个平板电脑或者手机,扫描一下物体,然后透过屏幕能看到物体上的虚拟影像,感受什么叫做增强现实。
这样富有技术含量的教学给予常态化教学怎样的启示呢?
一、找准技术融入教育的结合点
这种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核心就在于“Open”,以各种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各项学习潜能。这个核心同样也是未来学校常态化教学的重要目标。
2019年3月,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提出“推动推进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 由此可见VR/AR技术融入教学已是经过官方盖章新型态教学方式。
在常态化教学里,数字化实验室、创客教室、校园科技走廊以及一些校园安全教育都可以广泛用到VR/AR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教学。
二、建立与基础学科教学相结合的资源库
类似VR技术、3D打印、MIDI编曲这样的技术虽然让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但如果不能融入基础学科的教学需求,也无法成为常态化教学手段。与技术提供企业一起研究课程框架与教学资源点,搭建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资源库是突破点。
有了强大的资源库的支撑,就能让更多的教师接受并使用技术手段,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常态化。
三、建设全面多元的教育数据库
如果说教学资源库是促使更多教师愿意使用技术融合教学的推手,那么教育数据库则是使用“技术+教育”后成果体现,同时也是以后改善教学的重要数据支撑。
未来学校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能否实现精准推送服务?教育信息的流通能否畅通无阻?这些都将成为衡量未来学校重要的指标。
数据记录的广度、深度、和宽度都不同,让全程、全面、全体的数据记录成为可能,更让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和服务成为可能。
在迈向未来学校的变革道路上,从学校教育理念、教学教学手段的提升到技术装备的软硬件更新,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