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中又侠的第187篇文章
1月17日,任总接受新浪采访时谈到,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机和统计学。
如何理解?
1.人工智能主要有两种方式中,基于行为表现貌似更有效
一种是从人脑内部机理出发,
模拟人的思考方式;
一种是从人的外部表现出发,
总结人的行为结果。
从人脑内部看,
每个神经元似乎是一台小电脑,
人脑中有1000亿个神经元,
要是用同等规模电脑模拟人脑,
尽管理论可行,
但是电耗不起,
人脑是高度省电的。
动物的进化,
也是为了高效省电展开的。
如果第一个方法,也就是内部等结构模拟存在理论黑洞的话,
对于外在表现的分析,似乎是更加有效的选择。
基于表现似乎容易了很多,
因为一件事,
人的决策只有几种,
只需要知道每一种的概率,
就能够简单迅速粗暴准确的描述一个群体的行为模式。
well done!
2.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的缺陷
因为基于统计分析,
它针对的是一个群体,
或者一般人而言的,
也就意味着无法针对具体人来模拟。
比如,国中哈士奇的加呆,
你如果用统计来研究它,
结果只能说它是“哈士奇”,
不可理喻,不理性。
比如米国的特没谱,
也无法用统计来描述,
传统统计中,
会把他当成病态数据删除的。
这也是统计方法的局限。
3.对上述局限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
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以下三个:
一是针对影响因素的细化,
研究更多的影响因素,
使研究更为精细;
二是采用模式的研究,
类似人脑,把它特殊化,
直接归纳为一种模式,
比如,哈士奇模式,“二”模式,等等。
三是采用大数据理论和方法,
把它直接存进去,
不作为病态数据处理,
再继续挖掘。
4.粒度决定现阶段的发展。
为什么当下情况下,
基于外部表现的统计分析占据上风,
因为其更加有效。
但如果想达到最像人的要求,
采用外部表现模拟,
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
对应的模型越来越复杂,
最终陷入一个怪圈,无法出来。
所以基于表现的统计方法,是无法模拟特殊的个人的。
所以一个词叫做“黑天鹅”。
考虑内部机理,
可能还没有产生结论以前,
就需要建立一个复杂的内部模型,
然后像培养一个孩子似的进行训练。
而且培养出来的还更不理性。
但是如果从模拟人类的模式来说,
似乎采用机理式模拟,更加“像”。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看要求的粒度。
如果要求的不那么精密,
而且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的研究,
统计方法,无疑最有效。
5.未来出路在哪里?
或许将来时代进步了,
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大的发展,
而且耗能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或许基于机理的研究,
又会重占上风。
诸君努力,静待花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