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电子邮件,成为几十年来最普及的互联网应用(当然现在也在式微中),它是对传统邮件的一种“仿生”,通过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POP3(邮局协议)、IMAP(Internet邮件访问协议)以及HTTP、S/MIME等TCP/IP协议族的协议,依靠邮件用户代理(MUA)、邮件传输代理(MTA)\邮件投递代理(MDA),完成邮件的编辑和在物理服务器之间流转工作。数据包在流转过程中会“锲而不舍”地奔向目标服务器,我们在数秒之间接收到的邮件,往往经过了多个服务器。
考察现在的邮政及快递业务,我们发现,可以采取“反向仿生”的方式来实现,也就是不再是传统网络计划地从干线到支线的封闭式的在一个机构内部流转,而是通过更多的私有的但是被开放为公共资源的运输和仓储能力来实现投递目的。也就是遵循一个在实体世界里面的“TCP/IP协议”,在之前的博客中,我们交流过许多微地址的假想,这里可以更近一步,就是像IP地址布局一样,微地址作为三位一体(IP地址、街区及更小单位(甚至到工位、仓位)地址、地理三维坐标融为一个“微地址”)的表达,在逻辑和实体上处于不停地再匹配和再一致过程,特别是实体地址的社会命名。微地址实现“固定IP和临时IP、局域网内部IP耦合”一样的机理,则就完全可以“反向仿生”了。
这与计算机网络世界不同的是,利用这个机理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社会物流成本,因为实际投递过程已经不局限于具体机构,物流、快递的同行们会贡献出自己的资源,成为社会化资源。这看上去是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技术具备后,就有理论上的可行性,或者一个不知名的机构会涌现在这个世界之上。
信息技术体现的应用集成已经不再是技术本身的集成,更多的是实体与虚体的集成。这恰是IT进化的美丽所在。
第03篇:
企业大数据可以帮助消除经营盲点?
(段尊)
和谐生产方式系列连载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