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图炫固然重要,思维才是王道。GAC Encapsule故事分享

CDS:Scott,欢迎做客CDS!我们都很好奇你这学期完成的广汽赞助项目背后的故事,来讲一讲你的Project GAC Encapsule吧!

Scott:Hello大家,我是Scott,目前是CCS交通工具设计大三的学生。大一结束后我参加了CDS的暑期课程,有幸在这里分享我这学期完成的项目。

这学期学校大四的外饰课程是由广汽赞助的,其实我本来不应该被分在这个班,但暑假时接到学校课程分配的邮件,系主任Paul的安排让我成为了班上唯一一个大三的学生,用他的原话说就是”I bumped him up.”

项目开题时我们从广汽接到的任务是假设2027年广汽进入美国市场,将会推出一台怎样的车型。这款车型需要重塑广汽的品牌形象(a new brand identity),足以给美国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快速获得市场。

虽然名义上是外饰Studio,但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它当作一个造型项目来做。与其最后的产出是一套酷炫的渲染图和一台高质量的模型,我更希望自己的项目可以有更深的思考和更强的逻辑性。带着这样的想法我限制了自己开始动笔画草图的时间点,尽可能正向地从市场和用户调研开始着手。

由于命题是一个中国品牌进军美国市场,我选择的切入点是中美城建的不同而造成的生活以及出行方式的不同。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土地的稀缺,大部分中国的城市都是纵向发展的,因此城市内并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通常我们不论身处城市的任何地点在附近都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服务,而近年来快速增加的城市综合体更是将不同的服务汇集在了一起。反观美国,由于人口和土地面积的反差,不同的城市功能区被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加之因为联邦政府修建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不同的功能区之间甚至会出现大面积被浪费的空地。

城建的不同使得中国居民可以根据出行距离自由地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及工具,而美国居民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没有除汽车以外的选择。

因此我确定了这个项目的用户痛点:现有的美国出行市场对私人驾车存在过高的依赖度。我提出的解决方案则是:一个在特定情形下将场景带至用户而非用户至场景的系统。

我意识到这个概念也许从一开始有些难以理解,于是我尽可能地把它图像化。移动出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点到B点,本质上即是运输,尝试想象我们需要把一个箱子从A点运送到B点,但问题是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今天的美国出行市场几乎在任何情形下都把用户本身装进这个箱子里,送到他们所要到达的B点,从而使人抵达在A点无法接触到的场景(point B scenario)。但到2027年,这个过程是否可以反过来,会不会出现一台车可以在特定情形下将B点的场景装进这个箱子里,带回到用户所在的A点?如果达到这个目的,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美国用户对私人驾车的依赖度。

继续将这个概念形象化,我假想了一个目标用户,就暂且叫他Ryan吧。从地图上可以看到Ryan住在郊区的居民区,而他工作的公司则位于市区。他有两种主要的出行需求:一是周一至周五驾车去公司上班,二是周末在家附近的小型购物广场购买食物和日用品。在第一种需求下Ryan必须亲自出现在公司,并且在2027年L5自动驾驶尚未普及的情形下,从家至公司长距离且相对复杂和不确定的路况使得Ryan必须自己驾驶。而第二种需求则完全可以由汽车独立完成,居民区内短距离且定点,定线的路程使得特定区域内的L5自动驾驶成为可能。

基于以上的思考,在开始画草图之前我制定了一份简易的车辆配置定义表, 确定了这款车型必要和不必要的功能特征,以帮助我在接下来实际的设计阶段能够按照调研时的思路顺利发展。其中将这台车区分于其他汽车的两个主要元素分别是一个可分离的座舱空间,和一个有遮罩的储物空间。

草图阶段我基于这台车两种不同的使用模式,私人(Personal)和服务(Service),确定了上下分离的主theme,在视觉上形成一个悬浮座舱的效果(好像有点cliche,anyways..)。

至于如何在造型上表现这种分割,与其像现今市面上的汽车尽可能把功能性的部件藏进造型里,我选择去拥抱这一点,将这一条横向的分割线提取出来,设计成了一块环绕整个车身的触摸显示屏,使人机交互不局限于内饰当中,未来交通工具的外饰交互方式也是设计师值得思考的一点。

开题时广汽的张帆院长特别提到一点,由于定位2027年,他并不希望我们设计完全符合L5标准的汽车。这一点我很认同,但同时我也认为虽然由于基建设施或者自动驾驶技术在2027年无法达到成熟商用的地步,身为设计师还是需要提前思考如何在现有的车身上进行相关的配置,以便在L5技术成熟时进行快速迭代并迅速切入市场。

服务模式下为了保护车内的货物,我选择了用一个卷帘门的结构作为储物空间的遮罩,在非使用状态时会顺着车尾方向卷进后备箱空间。

在我的想象里,未来的交通工具是具有亲和力,易接近的,而不再是一味地追求造型上的速度感或力量感。加上这台车的外饰交互屏让用户与它接触的时间变得更长,我希望它能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于是我尝试将头灯和尾灯整合进车身四角的激光雷达里,自认为最终效果达到了一种呆萌而又不失灵性的气质,哈哈。

这三张图简单地说明了这台车的两种使用模式和转换的过程,从以用户为导向(User-oriented)转变为以服务为导向(Service-oriented)。

期中后准备进入实体模型制作阶段,正在考虑用什么方法在油泥模型上实现如此大面积的触摸板时我与系主任Paul分享了我的想法。在详细了解了我的概念调研与设计后,他表示出了十分的欣喜,并将学校仅有的四个数铣模型名额之一预留给了我。在这里特别对我的研究生学长朱路遥表示感谢,在期中后他对于我的项目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表示愿意与我合作完成数模制作。合作过程中一起讨论了许多并调整了很多尚未完善的部分,使最终的成品拥有了一些小惊喜。

好像说的有点多了,放一些我在制作实体模型时的照片。

实体模型完成品

CDS:听说你在做这个广汽项目之前刚好结束在滴滴出行六个月的实习,这段经历对你做这个项目有什么影响吗?

Scott:这是肯定的啦,与在主机厂Studio实习不同,滴滴的实习经历对我的提升更多是在思维上的,而我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与其一直埋头画图,工作时我们时常会花大把时间探讨许多未来出行的趋势与可能性,让我对此的见解有了不小的增长,也慢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这里对给我这份实习的老师,也是滴滴出行产品规划与设计总监Charles Feng表达十分的感谢。这次的广汽项目我是以思维主导的方式去做的,而不是造型主导,其中很多想法都与滴滴的实习经历相关,再根据中美出行市场的不同进行了发展和转变。

CDS:嗯嗯,多谢你的分享,祝你之后一切顺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23G0XDV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