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从事有关大数据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整理、“驯化”海量的数据,要凭借数据保持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满足客户期望并符合法规,是非常艰巨的挑战。但屡见不鲜的是,面对数据整合和管理工作的需求,有些企业的CIO或其他管理者常常无法持续做出好的决策,以下就是企业在数据管理工作中常见的“七宗罪”。
贪欲:新奇东西的诱惑很容易让你偏离正轨。比如,一种全新的设备,最新的高科技装置,“神奇”的虚拟现实玩意。可是把预算花在面子工程上,而不去管怎么让基础数据发挥作用,给你带来的只能是更多的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案。Beacon(一种低功率蓝牙技术可以精确定位,进入信号区可以向用户推送产品广告)就是个经典例证,现在还有几个零售商真正在利用这个技术呢?
暴饮暴食:当你知道自己必须对数据做些什么可又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切手段看似都很诱人。比如在既有的流程中引进全新的系统和数据包,总是觉得“越多越好”。可如果不是让数据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不是让各个系统之间达成沟通,其他手段不能确保你拥有用于分析数据的正确工具,那么,再多的信息也是枉然。
贪得无厌:保留并保护自己的数据无可厚非,可如果此举要以牺牲商业机会为代价,那么这种行为就值得商榷了。如果你不愿意与可靠的第三方分享信息,不愿意与能让你的业务更上一层楼的平台分享数据,那么,你自己的业绩自然也会遭受打击。
怠惰:很多的企业都很清楚自己应该处理数据问题,却选择把头埋进沙子,希望一切都会过去。可是,制订一个与时俱进的出色数据管理战略一直都是个艰巨的工作。如果对低效的环节听之任之,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是的,那就是破产。
愤怒:运营多年的企业大都有既有的信息系统,所以,他们总想沿用过去的套路。惯性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被迫离开舒适地带,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董事会便会怒不可遏。可在愤怒中做出的攸关企业命运的战略决策,无疑是脱离实际或者无法持久的。
妒忌:在所有的董事会会议上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他们有,我们也要有。”竞争对手率先行动了,我们就要赶上去。但这种“膝跳反射”式的应对之策,只能导致匆忙决策以及代价高昂的错误。事实上,你需要做的是,在搭建变革的平台之前,一定要彻底弄清自己的品牌、客户和销售人员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傲慢:虽然有些企业采用“鸵鸟政策”,有些企业对竞争对手的动态忧心忡忡,可有些企业也会觉得已经“成竹在胸,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了——这是同样危险的心态。即便是最顶尖的数据科学家也不敢说知晓一切,因为数据点在不断倍增,系统和平台也一样,人们根本无法预测它们的发展动态。正如俗语所言,骄兵必败。因此,知道有很多“已知的未知事件”,做好消解疑难问题的充分准备,才是避免摔跤的唯一途径。
上述“七宗罪”和七种思维方式的每一种都能阻碍数据管理工作的进步。值得庆幸的是,一个简单的救赎之策就可以让IT战略家回到正轨——那就是诚实。只要你能开启一场自己有什么、自己还需要什么以及如何缩小两者之间差距的诚实对话,你很快就能从数据“罪人”转变成数据“圣徒”。
作者系Red Ant公司CTO。Red Ant公司致力于帮助零售伙伴完成线上线下无缝连通,以更智能的方式驱动创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