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自己报考大学时,还未听过“计算机”这三个字,自然不知道这个专业的好坏,当然更不知道计算机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如此重大。当时只是喜欢所谓的“机械”或“电子”之类的东西,选择计算机作为专业,或多或少也算投了自己的“偏好”。其实,专业真的不分好坏,你喜欢的也许未必是你想要的,人们总是习惯性的在自我与非我中挣扎。大学的头两年里,我真的不会编程。一直反思到今天,模模糊糊的答案好像是“没有计算机思维”。
现在想来“计算机思维”具有的内涵还真有些深远的意味。它不像“大理”的“数理化”那样对自然界进行彻底的符号抽象化,也不像“大文”那样对社会生活进行“感性”的表达。它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用于“设计”,也需要严密的符号推理在狭小“空间”内的实现,还需要不断实践、观察并整理生活中的“定式”,有点像可以验证你头脑中抽象思想的实验室。简单说,计算机实践,就是思想实践,与其他学科的思想实践相比,更具包容性,更具挑战性,更需要心手协同的不断实验。
在中国漫长的“教”“学”历史中,“大文”一直一枝独秀,“大理”思想的建立与发展也不超百年。中国真正进入数字与信息时代也不过30年。在拥有丰富植被的“大文”和“大理”的环境中,学习者学好“语文”和“数学”,建立起真正的“语文”思维和“数学”思维尚且如此困难,在“计算机文化”尚不发达的中国的今天,建立起“计算机思维”更有难度。
人类思维模式的建立不易,更改建立起的思维模式更难。一个致力于在初中学好语文的孩子,高中很可能去读文科。一个在初中会学数学的孩子,高中极大可能去学理科。这无疑是思维模式的定式在学习者身上发生了作用。能灵活的切换思维模式或具有综合思维模式,需要更多的接触、学习和训练才行。文理可以兼容,只是需要更早的重视和影响、更长期的学习和训练罢了。
计算机的思维模式与“大文”和“大理”的思维模式一样具有独特性,且需要以二者作为基础,更需要不断的综合实践,需要与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同步精进养成。就像很难在文科思维养成后再去建立精进的理科思维、在理科思维模式完全建立以后学通文科所具有的难度一样,学通“文理”后再去建立“计算机思维”同样具有难度。能把这些主要的思维方式,在学习者很小的时候同时培养,是他们的一种幸运,因为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去实践和失败,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不会因为思维定式去“偏好”和“拒绝”。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智数精英”订阅号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