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我们的很多篇评测文章中都提到,不少手机厂商在添加面部数据的时候,都会提示用户面部识别并不如指纹安全。因为2D的面部识别捕获的数据较少,比较容易通过技术手段伪造。
然而,指纹识别的安全性,最近也受到了挑战。
虽然大家早就知道自己的指纹很容易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但来自纽约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的最新成果却指出,通过AI技术,研究人员只需一个数据库,就能通过最新的深度学习算法,人工合成指纹。而这种人工合成的指纹,其匹配错误率可以高达1/5,远超数据库本身的1/1000。
诚然,现在一些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在指纹识别的时候加入了活体检测。但仍有大量设备在并不会使用完整指纹,而只是部分指纹来辨认身份,并且允许用户提交多项指纹图像数据,因此1/5的匹配错误率已经足以威胁到这一生物识别方式本身的安全性。
要知道,指纹识别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下得到应用和普及。
比如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去年发布的报告,2017年出货的智能手机中有超过50%配置了指纹传感器,而这一数字到今年底预计将上升到71%。
印度也在2009年针对12亿印度公民实施的生物识别数据采集工程Aadhar,公民需要提交自己的照片、指纹和虹膜等数据,才能享受到对应的医疗、社保、就业等服务。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人类的指纹中,有部分特征(比如箕型纹和斗型纹)出现概率会更高。这就使得包含这些特征的指纹更容易被破解。
原本,由于密码本身的脆弱以及不便,人们才想到引入生物识别来解决身份验证问题。此前,人们要担心的也只是防止自己的指纹被他人获取;然而现在,这套方法甚至不需要获取用户指纹的任何信息,就能通过算法人工生成假指纹来进行暴力破解,却是会令人产生一些担忧。
但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也不用太过心急,因为不少国产智能手机的指纹识别是带活体检测的,因此这一“漏洞”暂时还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如果是类似印度Aadhar那种大型公共数据库,其校验过程如果没有加入活体检测的话,那就有些令人担忧了。
另外,这套算法如果稍加改进,未来能否“利用”到对“3D人脸识别”这样更高安全度的身份校验平台上,也是我们非常关心得一个问题。毕竟,人脸数据的“模拟”,也早已有人在做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