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和路面坍塌事故频发,能否有效预防?27日,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5所对外发布我国首个AI探地雷达“鹰眼-A”,据称其可“透视”地下管线、油气管线及城市道路空洞等土害信息,并通过加载的人工智能处理系统,即时生成通用结果“报文”,此设备可让地下“暗网”无处遁形。
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今年7至10月四个月内,国内共发生160余起地下管线事故及60多起路面塌陷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仅10月份,事故累计造成8死14伤。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城市地下空间因不可见,潜藏路面塌陷、燃气管线泄漏等危险。今年10月,四川达州一人行道塌陷,调查结果显示,该起事故由地下空洞引起,酿成4死1伤的悲剧。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预测防控的难题,27日,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5所发布名为“鹰眼-A”的新型探地雷达,并表示,“管线智能检测正确率已超过90%,误报率小于5%,为我国首例”。
航天35所提供给新京报记者的一份资料显示,相较以往雷达探测系统,“鹰眼”加载了人工智能处理系统,能够自主检测、识别并标记多类主要地下异常信息,完成如地下管线、道路土体病害信息的解释,并即时生成通用结果“报文”。
该所科技委主任焦晓亮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地质构造自动分类、识别领域的研究较少,航天35所率先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地质探测领域的应用。
“实际上,地下空间病害发生有个演化过程,常态化巡检对设备提出极高要求”,项目负责人介绍,“鹰眼-A”可在一体化巡检车上,配备多型智能传感器,如激光燃气传感器等,通过检测空气中燃气浓度,结合雷达探测得到地下管线信息,从而定位泄漏管线。
目前,“鹰眼-A”已经能够实时动态接入“智慧管网”或“城建大数据”等平台,通过数据共享和集成,实现城市空间地上地下“一张图”管理。
喜欢的话分享给朋友,将感悟传递!
测绘地理信息实践中心
地理信息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