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家点开这篇文章,话说最近的天气开始冷了,为了避免换季感冒,小编只能裹着大毛毯上班了,大家也要注意保暖呦,这个季节感冒太不好受了,爱你们哟,比心比心。
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延伸还是新的物种?
具备完整意识的机器人是否可以被列入自然人的范畴?
自然人被技术化(非自然化)的限度在哪里?
谁来决定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显然无法单纯通过科学技术本身来解决,而是与观念和价值相交织,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
特别是通过基因工程和智能技术,自然人类文明正在过渡和转变为技术的文明新形态,今天人们表现出史无前例的莫名期待与深度工具的交织。文明正处于巨大的断裂中,哲学已经不能靠回忆和美化过去时代度日了。哲学必须具有未来性。”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孙周兴表示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裴钢发表致辞。
孙周兴发起成立的“本有研究院”与全球最大的Class A级共享生物实验室——大得创同实验室(ATLATL)共同筹办了首届未来哲学论坛。该论坛于11月23日在上海开幕。在两天时间里,包括生命科学研究专家、同济大学前校长裴钢院士,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门生贝尔纳·斯蒂格勒教授,“佳佳之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教授,海德格尔专家陈嘉映教授,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教授,建筑设计学家、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科斯塔斯·泰尔齐迪斯教授,德国心灵哲学专家、波恩大学国际哲学中心主任马库斯·加布里尔教授等哲学和科学领域的学者,围绕未来在哲学和科学层面展开跨界对话。
在今天计算机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们的能力和潜力也已经超过人类的理解范畴,这恰恰提醒我们应该知道人类自身的局限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面对真实的世界,才能承认那些不同的、异形的、与我们不同的智能。”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