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发誓“说再见”
告别传统汽车制造商,拥抱出行服务提供商的新身份,大众汽车表现得坚决而果断;告别中国以及过去的6年时光,海兹曼透露真言。
文/《汽车人》管宏业
2018年的广州车展,有可能是海兹曼教授(Prof. Dr. Jochem Heizmann)最后一次以大众中国总裁兼CEO的身份参加。就在车展媒体日当天,大众汽车集团对中国管理架构进行调整。德国大众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亲自出任中国业务负责人,显示出狼堡对中国市场的更多倚重。大众乘用车中国CEO冯思翰将出任大众中国CEO,新的任命将于 2019 年 1 月中旬启动。届时,海兹曼将从集团退休。
海兹曼是1952年生人,今年已经66岁。其职业生涯中的高潮正是过去6年里在中国。2012年临危受命至今,大众汽车经历了一系列风波曲折,从DSG事件到断轴门,以及机油门事件,可以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一个危机对品牌都可能造成灾难性打击。所幸的是,非常时刻里,海兹曼带领团队经住了考验,渡过了危机,将大众在华推送至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
海兹曼有着典型的日耳曼民族特征——严谨、高效、专业。与他的多次交流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引述数据,直陈事实,话语中没有多余的描述或形容词,德式工程师风格。来华就任之初他曾坦言,在中国的工作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过去他更多地是泡在工厂里,筹划并准备新工厂生产;而在中国,他必须和政府、经销商以及消费者进行更多交流,从而更可能地把准这个市场的脉搏。
现在看来,他对中国的把脉不错。2018年,大众集团在华销量将继续超过400万辆,占据中国乘用车市场约18%的市场份额,在大众全球销量比例更是高达40%;过去六年里,大众在华增加产能超过150万辆,两个合资公司产能达到600万辆规模,透露出继续雄霸市场的底气;更重要的是,在海兹曼推导下,大众中国正全力实施一系列改革,加速电气化和数字化进程,构建了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供应商转型的基础架构。
2018年的广州车展可以看作他临别前的誓师大会。围绕“智行•新境”主题,大众中国展示了涵盖电动出行、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愿景,以及一系列与之适应的全新车型。海兹曼透露,仅在2019年里,大众中国与合作伙伴计划共同投资超过40亿欧元,以确保在电动汽车、互联互通、移动出行服务等领域的转型;未来两年内将新增30款新能源车型,其中50%的车型将会进行本地化生产;此外,大众集团在中国搭建公共大功率快速充电网络的计划正在推进。
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他毫不隐瞒地表露出继续占据市场第一的雄心。到2020年,大众集团计划在中国市场交付大约4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交付量将达到约150万辆。同时,到2020年,首批基于模块化电动平台MEB打造的纯电动汽车将会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和上汽大众安亭工厂下线。在基础设施领域,从2019年起,大众汽车集团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在中国搭建公共大功率快速充电网络的解决方案,触手可及的目标是——充电15分钟,行驶400公里。
至于中长期规划也愈发清晰。在自动驾驶领域,大众汽车集团正在中国加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为中国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目前,奥迪品牌已在北京和无锡两座城市获得了第四级自动驾驶测试资质,而大众汽车品牌也于近期加入了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很快,大众将推出第3级别或第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
当然,所有的愿景与规划都基于一个坚定信念,那就是对中国市场持续看好与投入。即使在行业骤然转冷的2018年,海兹曼依然是坚定的看好者。
“虽然没有人能够准确判断和估计未来的情况,但我们觉得明年会是一个持平的状态,不会出现负增长。我个人观点,今年出现的整体经济状况受挑战的情况不会持续三年时间。中国的汽车市场依然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现在看到的只是暂时现象。”
赢得更多市场份额,盈利符合预期,即使在行业突然降温的2018年里,大众在华表现依然可圈可点。一向严肃的海兹曼也露出笑容:“我也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他说,这和总体发展战略有关系,也和今年大力推进的SUV战略有关。尽管今年中国车市SUV占比增长持平,但他坚信,SUV还有增长空间。“在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SUV会占到一半左右份额。”
新的规划是,在今年投放了3款全新SUV车型的基础上,至2020年,大众将把T-Family也就是SUV家族车型数量翻番:从现在的6款SUV增加到至少12款。“我们已经向消费者承诺过,大众汽车将在中国成为领军式的SUV品牌。”
谈及在中国的成功,海兹曼由衷地说,开始于4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成功的基础。而它在中国的市场规模以及成本控制,竞争对手确实难以比拟。这些优势叠加在一起,让大众在新能源汽车竞争中有了充足底气。
尽管总部位于8000公里外的德国狼堡,但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大众汽车已经成为一家中国公司。在中国浸润35年,它摸透了消费者心理,娴熟地处理政府关系。毕竟,没有哪家跨国车企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几乎重合。
对于过去的成功,海兹曼非常自豪。但对一个务实的领导者来说,他更看重的是规划和未来。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非常多的变化和转型,而中国转型的速度又大大快于其他国家,要在未来成功,仅仅只是关注于产品、网络或是合适的企业品牌形象,已经是不够了。所有的工作都应该面向未来,而不只是造车本身。”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