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基于平台的产品开发战略

本文作者:ZLG集团董事长 周立功

产品的BOM(物料清单)成本很低,而毛利又很高,为何四成上市公司的年利润却不够北上深广的一套房?房子到底被谁买走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让我们重新审视成本

包括开发者在内的很多管理者,做产品算的只是BOM成本,甚至连一个MCU相差一毛钱都嫌贵,却不关注未知的成本。每当问到产品什么时候上市时,普遍的回答都是“差不多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而事实上,那些未知的成本就是利润流失的根源(如图1所示)。

图1 重新审视成本

利润从哪里来

Apple之所以成为全球最赚钱的手机公司,关键在于产品的性能超越了用户的预期,且因为大量可重用的核心领域知识,综合成本做到了极致。Yourdon和Constantine在《结构化设计》一书中,将经济学作为软件设计的底层驱动力,软件设计应该致力于降低整体成本。人们发现软件的维护成本远远高于它的初始成本,因为理解现有代码需要花费时间,而且容易出错。同时改动之后,还要进行测试和部署。

更多的时候,程序员不是在编码,而是在阅读程序。由于阅读程序需要从细节和概念上理解,因此修改程序的投入会远远大于最初编程的投入。基于这样的共识,让我们操心的一系列事情,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总结,使之形成可以重用的模式,这就是方法论的起源。

显然,作为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利润模型,即利润=需求-设计。需求是致力于解决“产品如何好卖”的问题,设计是致力于解决“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由此可见,要么就是需求没有抓准,要么就是管理成本太高。

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需要逐年对缺乏创意的员工进行末位淘汰,其实企业中很多平庸的人就是吞没利润的成本。比如,很多开发者只会抄DEMO,却不会根据实际的需求做出性价比更好的设计,即便这样的具有10年工作经验的人又有什么价值呢?

思维差异与收益

通过财务数据分析,由于早期决策失误和缺乏科学的软硬件工程方法,我们开发了一些周期长、技术难度大且回报率极低的产品,不仅软件难以重用,而且扩展和维护难度很大,从而导致开发成本居高不下。

虽然大多数开发者都很勤奋,但其奋斗目标不是企业和个人收益最大化,而是以学习基础技术为乐趣,极少与市场人员和用户交流,不注重提升个人挖掘用户需求的创造力,而是将精力用错了地方,这是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认识到的深刻问题。只是表面地叹息自己怀才不遇,甚至将自己失败的责任推给他人。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是思维方面的差异决定了每个人的未来。

从软硬件开发来看,软件工程、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技术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的知识,其主要区别在于人,因为软硬件开发是以人为中心的过程。如果考虑人的因素,工程技术更接近经济学而非科学。显然,如果我们不改变思维方式,则很难开发出既好卖且成本低的产品。

图2 核心域与非核心域

核心域与非核心域

其实一个软件系统封装了若干领域的知识,其中一个领域知识代表了系统的核心竞争力,这个领域被称为“核心域”,其它领域称为“非核心域”。虽然更通俗的说法是“业务”和“技术”,但使用“核心域”和“非核心域”更严谨(如图2)。

非核心域就是别人的领域,比如,底层驱动、操作系统和组件,即便你有一些优势,也是暂时的,竞争对手也能通过其它渠道获得。虽然非核心域的改进是必要的,但不充分,还是要在核心域上深入挖掘,让竞争对手无法轻易从第三方获得。因为在核心域上深入挖掘,达到基于核心域的复用,这是获得和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手段。

要达到基于核心域的复用,有必要将核心域和非核心域分开考虑。因为过早地将各个领域的知识混杂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从而导致开发人员腾不出脑力思考核心域中更深刻的问题。由于待解决的问题的规模一旦变大,而人脑的容量和运算能力有限,因此必须分而治之,因为核心域与非核心域的知识都是独立的。

图3 AWorks平台

平台制胜

代码的优劣不仅直接决定了软件的质量,还将直接影响软件成本。软件成本是由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组成的,而维护成本却远高于开发成本,蛮力开发的现象比比皆是,大量来之不易的资金被无声无息地吞没,整个社会的资源浪费严重。

为何不将复杂的技术高度抽象呢?如果实现就能做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AWorks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由于其中融入了更多的软件工程技术方法,因此就能做到将程序员彻底从非核心域中释放出来,聚焦于核心竞争力。

追求代码复用和跨平台,这是开发者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但现实很残酷,几乎无法成为现实。原因何在?MCU有M0、M4、M7、ARM9、A5、A7、A8内核、DSP......有些项目不需要操作系统,有些项目可能选择FreeRTOS或μC/OS-II或sysBIOS,另一些项目可能选择Linux或Windows,因为不同的半导体公司支持的平台不一样。

基于此,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虽然PCF85063、RX8025T和DS1302来自不同的半导体的公司,但其共性都是RTC实时日历时钟芯片,即可高度抽象共用相同的驱动接口,其差异性用特殊的驱动接口应对。虽然FreeRTOS或μC/OS-II或sysBIOS、Linux、Windows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OS,多线程、信号量、消息、邮箱、队列等是其特有的共性,显然QT和emWin同样可以高度抽象为GUI框架。也就是说,不管什么MCU,也不管是否使用操作系统(OS),只要修改相应的头文件,即可复用应用代码,这就是AWorks平台的雏形(如图3)。

由于AWorks制定了统一的接口规范,并对各种微处理器内置的功能部件与外围器件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因此无论你选用的是ARM还是DSP,通过“按需定制”的外设驱动软件和相关组件,以高度复用的软件设计原则和只针对接口编程的思想为前提,则应用软件均可实现“一次编程、终生使用和跨平台”。基于此,进一步扩大了AWorks使用范围,又发展出了代码更小的AMetal,AWorks能给你带来的最大价值就是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

由此可见,无论你选择什么芯片和任何OS,比如,Linux和其它任何RTOS,只要AWorks支持它,就可以在目标板上实现跨平台运行。因为无论什么OS,它只是AWorks的一个组件,针对不同的OS,AWorks都会提供相应的适配器,那么所有的组件都可以根据需要更换。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13B08DU8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