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国际顶级科技学会IEEE狂撤7千篇论文 中国两位撤稿大户曝光

【新智元导读】Science近日发布了一个“撤稿”报告,许多数字令人震惊:过去10年里学术期刊撤回的论文数量增加了10倍,撤稿率最高的国家中国排第7,撤稿最多的10位作者中,中国占了两人!

最近几年,科学领域一种令人不安的趋势愈加突显:过去10年里,学术期刊撤回的论文数量增加了10倍。在这些被撤回的稿件中,“造假”(fraud)约占60%。

这组数据来自2010年成立了一个跟踪撤稿事件的网站“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最近,撤稿观察和Science合作,推出了系列重磅报道。

撤稿观察还推出一个可搜索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含了18000多篇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撤稿论文和会议摘要(甚至还包括一篇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56年参与的论文),在这个数据库中,可以看到来自各个国家撤稿的作者姓名、撤稿缘由等详细信息。

数据库地址:

http://retractiondatabase.org/RetractionSearch.aspx?

他们对大约10500份被撤回的期刊文章分析,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

撤稿的数量在持续增长,但数量的增加似乎与其说反映了学术欺诈的流行,不如说是反映了社区自我监管的增强。

全球Top10撤稿大户中,日本作者排第一,中国的“Peter Chen”(陈震远)和“Hua Zhong”(钟华)分别排第四和第六。

IEEE总共撤回了7300多份会议论文摘要,大多数作者都来自中国。

每年超1000起,撤稿数量直线上升

报告中第一个值得注意的发现是:

尽管每年撤稿的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增速已经放缓。

数据证实,在过去几十年里,撤稿的绝对数量一直在上升:从2000年以前每年不到100起,上升到2014年的近1000起。

但是撤稿事件仍然相对罕见:现在每10000篇论文中只有4篇被撤回。尽管从2003年到2009年,这一比率大约翻了一番,但自2012年以来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趋势反映了“分母”不断上升:从2003年到2016年,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总数增加了一倍以上。

撤稿比例趋于平稳。尽管撤回论文的数量激增,但撤回的比例在2012年之后上升速度变慢;在2015年之后比例似乎有所下降,但由于撤回通告有延迟,数字肯定是不完整的。

撤稿数量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越来越多期刊的监督得到改善。

总体而言,报告撤稿的期刊数量有所增加。在1997年,只有44家期刊报道撤回了一篇论文。到2016年,这个数字增长了10倍多,达到488家。但在报告每年至少撤回了一篇论文的期刊中,每家期刊的平均撤回数量自1997年以来基本持平。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方法讲师Daniele Fanelli认为,鉴于撤稿的起数同时增多,这表明期刊集体对论文的监督更多了。科学家们通过指出PubPeer之类的公共网站上的论文的缺陷,给期刊施加了压力。

一般来说,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在出版后对其论文的监督更强。据《医学图书馆协会杂志》(JMLA)的数据,2004年,只有四分之一的高影响因子生物医学期刊有出版物撤回政策。2009年,英国非营利组织“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已经为超过12000名期刊编辑和出版商提供建议,并发布了一项关于期刊应如何处理撤回的示范政策。据JMLA报道,到2015年,147家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中有三分之二采用了这类政策,其中大多数为生物医学类期刊。这类政策的支持者认为,如果这些政策得到遵守,可以帮助期刊编辑更一致、更有效地处理有缺陷的论文。

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也在提高它们的标准。现在很多期刊在出版前都使用软件来检测稿件的剽窃行为,这样可以避免在出版后撤回。

日本作者成撤稿大王,中国两作者上榜全球Top10撤稿大户

在分析的10500个撤稿案例中,涉及的30000多名作者(包括合著者)中,被撤稿超过5次的只有500人。这些作者中,有100人被撤稿13次及以上。这些撤稿通常是由于不当行为,而不是错误。

在撤稿观察的数据库中,少数人占了所有撤回报告中的很大比例。

具体到个人,日本前东邦大学麻醉学家藤井吉高(Yoshitaka Fujii)被撤稿169篇,堪称学术圈“撤稿之王”!

Top 10撤稿作者(数据来自Science)

紧随其后的2-10名分别是:

德国前路德维希港医院的首席麻醉学家博尔特(Joachim Boldt),撤稿96篇;

荷兰前蒂尔堡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普尔(Diederik Stapel),撤稿58篇;

前中国台湾屏东教育大学教授陈震远(Peter Chen ),撤稿43篇;

日本前弘前大学教授佐藤能启(Yoshihiro Sato),撤稿43篇;

前井冈山大学讲师钟华(Hua Zhong),撤稿41篇;

日本前东京大学生物学教授加藤茂明(Shigeaki Kato),撤稿39篇;

美国本特利大学前教授James Hunton,撤稿36篇;

前韩国东亚大学原助理教授文亨仁(Hyung-In Moon),撤稿35篇;

前贝尔实验室德国物理学者舍恩(Hendrik Sch?n),撤稿32篇。

据科技日报报道,在2009年,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官方网站发表社论,认为井冈山大学讲师钟华和刘涛从2006年到2008年在这一刊物发表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

井冈山大学经过调查后,决定对钟华和刘涛作出“撤销造假学术成果、追回奖金、解聘专业技术职务、开除公职、开除党籍等”严厉处罚。

伊朗撤稿率最高,中国第七

撤稿率因国家而异,而且这些不同也反映出一些特殊因素,比如一群特别活跃的举报人公开了有疑点的稿件。一般而言,在那些制定了政策和制度以处理研究不端行为的国家工作的作者,撤稿的次数往往较少。

撤稿率最高的国家是伊朗和罗马尼亚。

为什么?在撤回论文的绝对数量上,这两个国家并非位于最高位。就绝对数量来说,最高的可能是美国和中国。

但如果只看撤回论文的数量,那么排名就会有误导性。因为美国和中国资助的研究人员非常多,他们发表的论文也非常多,那么被撤稿的论文数量自然也会上升。

因此,Science和撤稿观察设计了两个测量标准,允许对各国家进行一致的比较。第一个标准是从2003年到2016年间,每一美元国家研究经费与撤稿数量的比率,国家研究经费代表了一个国家科研机构的规模。第二个标准是每篇已发表论文的撤稿率

以第一种方法来看,罗马尼亚占据首位(美国第34位,中国第14位)。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基于研究经费的撤稿率上,罗马尼亚排在前面,这可能反映了一些顽固的监察人导致的巨大影响 ——一小群研究人员礼貌但顽固地联系期刊,指出罗马尼亚的一些作者涉嫌抄袭。这种激进主义导致了许多“无辜”的论文被撤回。

这起源于2013年由罗马尼亚特尔古穆列什医学和药学大学的Stefan Hobai发起的行动,他表示这并非故意讽刺,而是致力于拯救罗马尼亚在生物医学出版业日渐衰弱的名誉。Hobai告诉Science和撤稿观察,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Hobai所供职大学的一份出版物Acta Medica Marisiensis的编辑忽略了17条他报告的论文涉嫌抄袭的消息。从那时起,罗马尼亚的研究人员愈发警觉,也愈发激进。

撤稿率最高的国家,伊朗排在第一,每10000已发表论文中就有14篇被撤回

而根据第二种衡量方法,即哪个国家已发表论文的撤稿率最高,伊朗排名第一,罗马尼亚排名第二(如上图所示)。伊朗的情况可能反映出一些涉及虚假同行评审的丑闻。但这种分析方法可能会夸大伊朗的撤稿率,因为撤稿率是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的论文计算得出。该计数仅包括用英语发表的论文。如果它还包括以波斯语(伊朗国家语言)出版的论文,撤稿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撤稿并不总是由于学术不端行为

撤稿并不总是意味着学术不端行为

许多科学家和公众人士倾向于假设,被撤稿意味着研究人员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但撤稿观察的数据表明,这种印象可能具有误导性。

这个数据库包含从撤回通知中提取的撤稿原因的详细分类(尽管少数通知没有说明撤回的原因)。总体而言,近40%的撤回通知没有提到欺诈或其他不当行为。相反,由于错误(errors)、可重复性问题(reproducibility)和其他问题,论文被撤回。

撤稿原因的分类。大部分撤稿涉及学术欺诈(伪造、篡改和剽窃),或其他类型的不当行为(例如虚假同行评议)。

大约有一半的撤稿涉及伪造、篡改或剽窃——这些行为属于美国政府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但在美国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之外,被科学界广泛认为是不诚实和不道德的行为占了另外10%,包括伪造的作者身份,虚假的同行评议,以及未能获得机构评议委员会对人类或动物研究的批准。

学术不端行为的变化

涉及抄袭他人文本、或复制自己已发表的文本的撤回比例有所上升;其中一个原因是2004年推出的基于互联网的抄袭查重服务iThenticate的引入。当作者向期刊提供他们的电子邮件地址,允许他们审阅自己的手稿时,就会出现假同行评议(Fake peer review)。有缺陷的图像(Flawed images)包括故意处理和包含错误的图像。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家Ferric Fang研究了学术撤稿现象。他希望人们能利用这个新数据库“更密切地关注科学研究是如何工作的,什么时候不能正常工作,以及如何使它更好地工作”。他认为,对撤稿更加透明的报告有助于让科学更强大,“我们总是从错误中学习。”

IEEE撤回7000篇会议论文

仅仅一个出版商,就撤回7000多篇论文。

在撤稿观察数据库中,大约40%的撤稿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在过去十年里,有一家出版商——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已经悄悄地撤回了数千份会议论文摘要。

大部分被撤稿的摘要来自2009年至2011年间举行的IEEE会议。仅2011年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国际会议就撤回了1200多份摘要。IEEE总共撤回了7300多份这样的摘要。大多数作者都来自中国,他们的论文涵盖了物理科学、商业、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

IEEE撤回了数千篇会议论文

许多撤稿通知都没有给出具体的原因,仅简单地说:“根据正式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论文内容的仔细审查,这篇论文被发现违反了IEEE的出版准则。”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IEEE没有提供太多细节。该组织每年赞助1700多场会议,在发表论文前需要对所有摘要和论文进行同行评议。但据一位发言人说,几年前,IEEE的工作人员在其数十年的摘要目录中开始注意到数以千计的摘要“不符合我们的指南”。这位发言人不愿透露他们是如何注意到这个问题的。

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家Lior Pachter表示,这一事件可能反映出,与提交给传统期刊的论文相比,会议论文通常会经历更快速、更不集中的同行评审形式。他说,时间表加速旨在“允许想法快速发表和快速分享”,但也意味着可能看漏错误。

为了防止未来再发生大规模撤稿,IEEE表示已经成立了一个由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专家组成的委员会,作为会议论文的“把关人”,并提供额外的质量控制。这听起来是一个很好的步骤。Pachter指出,计算机科学等快速发展领域的研究人员“一直以来都知道许多(会议)论文存在问题,人们不希望在他们的会议上有垃圾论文被发表出来。”

合作有风险,选择小伙伴需谨慎

2011年,来自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化学家Bernhard Biersack与一位拥有丰厚资金的美国癌症科学家发起了多年的合作项目。Biersack说他们合作撰写了12篇期刊文章,其中7篇报告了原创研究。

但看似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很快就成了Biersack最大的噩梦: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这位曾犯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科学家签约了:这位名叫Fazlul Sarkar的研究员此前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韦恩州立大学工作,他已经有30多篇论文被撤回了。

这类涉及合作者曾有欺诈性出版物丑闻的案件并不少见。在一个备受瞩目的案例中,社会心理学家Diederik Stapel倾向于完成整个实验,导致了数十篇论文被撤回,其中大部分论文都是和晚辈研究人员一起完成的。

那么这些“糟糕的事情”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造成怎样的影响呢?答案很简单:视情况而定。

一些合作者在撇清关系时面临着令人沮丧的困境。

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会计学教授Thomas Hall一再恳求他于2002年共同撰写的一篇论文的出版商重新考虑其2015年的撤回决定。Hall说这篇文章被撤回仅仅是因为另一位作者James Hunton被判犯有彻底的不端行为。Hall认为,他们论文中的报告结果是有效的,并被后来的研究验证支持了。然而,该出版商(美国会计协会),并没有回应评论请求。

在有些情况下,共同作者还是可以相对毫发无损地逃脱。例如,Biersack并没有成为Sarkar任何被撤回论文的共同作者。然而,当Biersack了解到这种不端行为时,他很担心:Sarkar为他的一些出版文章提供了数据和措辞。“所以我再次检查了他的论文,”他说,“我找不到错误。”

为了避免可能的职业损害,Krieger建议科学家们创建一个论文公文包,其中包括与不同合著者一起撰写的论文,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减缓任何一篇论文被撤回或研究者的信誉被破坏所造成的影响”。但即使合著者的文章被撤回,“这也并不意味着你职业生涯的结束。”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028A0YZS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