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产品经理的工作不是孤立的单点任务,而是一条从调研、分析、原型到文档和评审的完整流程。市面上已有不少AI工具可以在某些环节减轻产品经理的工作量,但如果希望真正做到全流程自动化,就需要一个能够覆盖完整链路的智能体助手——墨刀AI Agent。
这款被称为“产品经理专属智能体”的Agent,到底能帮你完成哪些工作?它和常见的AI工具又有什么差异?本文将从核心能力拆解,并结合“自动生成PRD”的实战体验,带你直观了解智能体在完整产品设计流程中的实际价值。
一、了解墨刀AI Agent的四大专家模式
在开始实战之前,先快速了解一下这个智能体的底层能力。虽然Agent提供“产品调研、原型设计、方案撰写、方案评审”四大专家模式,但它并不是把能力拆分开来单独使用,而是可以根据任务自动跨模式协作,像一名产品经理一样处理完整链路任务。
1.产品调研专家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多渠道数据抓取、提炼信息和结构化输出。不同于传统AI对话工具基于已有语料生成内容,Agent调研专家可以浏览行业报告、识别关键趋势、输出结构化分析。包括行业规模、用户趋势、赛道洞察、竞品差异等内容,以文字表格等形式呈现。
2.原型设计专家模式:告诉Agent产品页面需求,它就可以自动生成高保真原型图,包括界面布局、交互逻辑、状态变化等细节,可以二次编辑局部修改,还能导出到自己项目中手动优化。
3.方案撰写专家模式:专业级文档输出,支持产出PRD文档、用户故事、流程与状态说明、数据埋点方案、业务规则清单等等内容,并且文档结构和语言风格贴合标准框架。它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文档的技术可实现性、可测性,让最终输出更贴合实际需求。
4.方案评审专家模式:方案成型后喂给Agent,可以让它模拟团队不同角色的视角,识别潜在争议点、逻辑漏洞,给出优化建议和方向,这对经常需要准备方案评审的产品经理来说是一个高效的选择。
二、实战测试:Agent自动生成PRD文档
墨刀AI Agent的能力覆盖调研、方案、原型、文档等多个环节,但为了让体验过程清晰,本次我们以“生成完整PRD”作为示例,仅展示了Agent在方案撰写链路中的表现。你也能看到Agent是如何自动完成前置的市场调研、竞品分析和关键信息提取。在实际使用中,Agent还能够继续生成原型图、评审大纲、设计说明等内容,覆盖产品工作的更多环节。
实测任务:
为了测试Agent的“可落地程度”,我们输入一个具有一定复杂度和链路性的任务,在界面选择方案撰写:
“请你调研市面上优秀教育类APP,接着研究AI学习助手的技术趋势,然后整理一份竞品分析文档,最后再撰写一份在线教育产品增加“AI学习助手”功能的PRD,包括功能定义、用户场景、核心流程和数据埋点。”
Agent会按需求执行以下三阶段:
阶段一:调研与浏览资料
Agent接收到需求后,立刻搜集与浏览信息。通过界面右侧“虚拟电脑”窗口,你能清晰看到Agent正在浏览访问哪个页面,页面内容是什么,并且会在完成浏览后自动总结重点信息。例如,Agent打开了某网页关于“2025年教育类APP国内市场竞争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的内容,并且快速抓取关键趋势与数据。
阶段二:生成竞品分析
完成调研后,Agent开始生成竞品分析报告。它用图文详细展示市场格局、竞争态势分析、各教育APP AI功能深度对比分析、用户需求痛点深度分析、市场机会与战略建议等。将调研的有效信息转化为一份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竞品分析报告。
阶段三:撰写PRD需求文档
基于对市场和竞品的调研结果,Agent撰写出一份完整的PRD,详细阐述在线教育平台新增AI学习助手功能的完整需求方案。文档涵盖了市场背景、用户需求、功能定义、技术实现、数据埋点等核心内容。文档整体非常贴近真实PRD风格,格式清晰结构严谨,可以直接复制到自建文档中沿用。
当然,Agent生成的分析报告或者PRD文档可能存在局限性,需要结合实际业务需求进行必要的二次微调。
补充:AI生成PRD只是AI Agent的一项能力,在实际使用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让它绘制AI学习助手的原型图(如下图)、生成评审会议大纲和设计说明,甚至自动提示风险点和遗漏需求等等,从而形成“调研、原型、方案、评审”的闭环体验。
三、产品经理Agent智能体与普通AI的区别
为什么墨刀AI Agent比普通AI工具更适合产品经理?
从上面的实战案例可以看出,墨刀AI Agent不是单点功能工具,而是在执行“产品经理的一整条任务链路”。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它在底层逻辑、任务结构和输出方式上,与普通AI工具有本质区别。
1. 任务规划能力不同
普通AI助手工具更像一个被动的指令执行者,思维模式偏线性,只做基础任务处理,比如你让它写一份PRD,可能只会生成一份通用框架。而产品经理AI智能体会理解任务链路,知道先做调研、竞品分析来确立需求合理性,更接近产品经理具备的任务规划能力。
2. 流程覆盖度不同
大多数AI工具只擅长某一环节单点功能,比如写文档或画图。但实际上产品工作不是完成孤立的任务,而是一整个流程。AI Agent覆盖产品设计的全流程,产品调研、原型设计、文案撰写、方案评审都能处理,贯穿整个任务。
3. 上下文理解能力不同
普通AI工具对前后文的记忆有限,只拥有短时记忆,当任务做了一半时就已经忘记上文可能导致前后逻辑不一致;而AI Agent支持项目级上下文理解,可以保持一致产品逻辑和风格,持续迭代输出。这一点对产品经理来说价值很高,因为产品文档和方案链路是高度连续的。
总结
AI智能体的目的并不是取代产品经理工作,而是承担流程中大量重复、耗时、结构化的任务,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效率,辅助产品经理决策。无论是前期调研、文档撰写、原型设计还是方案评审,智能体能够全程参与,形成可持续协作的高效产品设计工作流。未来,我们也会持续增强智能体的任务链路能力、调研深度以及多角色协作场景,为产品团队带来更完整、更连贯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