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TRAE 中国版正式上线了 SOLO 模式。
说实话,我一直在等这个功能。SOLO 模式在国际版已经跑了很久了,这次终于在中国版上线,面向国内开发者开放,重点是完全免费。
可能有些朋友已经用上了,但是这里我还是多介绍一嘴,SOLO 模式是什么。
SOLO 的意思是 AI 主导,AI 独立推进整个开发流程。
听起来很自动化,但有个关键问题——当 AI 主导任务时,怎么确保不失控?
所以,TRAE SOLO 这次更新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它既让 AI 有足够的自主权去推进复杂任务,又要让开发者实时有感知、随时可掌控。
所以 TRAE 官方对 SOLO 定位是「The Responsive Coding Agent」,这次的更新也不是针对一键生成贪吃蛇的这种小白场景,而是给专业开发者,解决复杂项目做的。
从国际版内测开始我就一直在用,简单的、复杂的 coding 任务我都会习惯性地丢给 TRAE。我自己用下来的感受是:它太懂那一批真的每天都在做项目开发的人的痛点了。
我都怀疑 TRAE 的产品经理以前就是干开发的,否则每天听隔壁开发大哥抱怨,真的听进去了(狗头。
这段时间 AI 模型圈大轰炸 Gemini3、Nano- Banana Pro、Claude Opus 4.5 都出了,于是我们开了一种新的模型测评的玩法,反馈特别好。
所以我想借用这个现成的项目,讲讲 TRAE 的 SOLO 模式怎么玩儿的。
我已经有了第一版代码,我的新需求是还是通过之前的技术栈,能不能在推出新模型的时候,我不需要搞这么多代码,可以快速一键生成测评好的网站,和这次、上次的效果一致,保持一样的前端风格。另外我还想再加一个手动输入提示词、提示词管理的界面。
这是一个典型的在原有代码库基础上新增功能的需求。一般 AI 收到任务就直接开始改了。等你发现方案不对,已经来不及。
但是,当你 @SOLO Coder 时,勾选Plan。
SOLO 收到任务后不会立即执行,而是先输出一个详细的开发方案——它打算怎么做、分几个步骤、每步具体要做什么、有哪些风险点。
你看完这个计划,觉得 OK,点采纳方案,AI 才开始执行。如果你觉得方案有问题,可以手动在 md 里修改方案,让它按照你的方案执行。
这个功能特别适合:修复复杂 bug 前、重构代码前、实现新功能前,让 AI 先给出解决方案,它虽然有权推进任务,但重大决策需要你审核。
复杂项目往往涉及多个模块,比如我们有一个小伙伴在做一个 AI 小说系统,需要不同风格的内容生成能力——有时候要写吸引眼球的爆款导语,有时候要写知乎那种理性分析的风格,有时候要生成正文内容。如果让一个主 Agent 干所有事,它的上下文会非常混乱,风格容易串,质量也不稳定。
SOLO 的解决方案是Sub Agent 调度。
主 Agent(SOLO Coder)可以根据任务需要,自动调用不同的 Sub Agent。每个 Sub Agent 都是专业化的,工作时上下文是独立隔离的,不会被其他任务干扰。
系统可以智能创建,只需要一个简单描述,自动生成完整配置。当然你也可以手动创建。使用时,你可以明确指定用哪个 Sub Agent,也可以让主 Agent 自己判断该调用谁。
当然,上下文压缩,这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这次 SOLO 里也上了。
所有人都会遇到,对话轮次一多,AI 的注意力会被分散。比如前面刚分析过的架构设计,后面又忘了;或者把不同功能模块的逻辑搞混了,改着改着就跑偏。
SOLO 加了「压缩」功能。当对话内容已经用掉很多上下文窗口时,可以手动触发压缩。这个操作会抛弃冗余的上下文,保留有价值的内容,让模型不失焦。
我一般在对话进行到比较长的轮次后,或者准备切换到新功能模块开发前,会主动 compress 一次。可以提升输出质量,避免它在长上下文中失焦。
还有这次的 UI 也做了大更新,改成了三栏设计:左侧是多任务窗口,管理和切换不同任务;中间是对话流,跟 AI 交互和查看执行过程;右侧是工具面板,展示代码。
SOLO 的对话流设计值得单独拿出来说。真真儿是解决那些不重视、又很 kill time 的点。
第一点:智能摘要和折叠。
传统 AI 工具的对话界面是一长串对话混在一起,想回溯某个步骤要疯狂滚动。
但是 SOLO 在完成关键步骤后,会自动折叠成简洁的摘要,需要查看细节时展开,不需要时保持折叠。
第二点:To-Do List 实时追踪。
显示已完成的任务、正在进行的任务、接下来要做的任务,方便你实时追踪执行状态到哪儿了。
不只是交互层面做了升级,代码管理也变得更高效。
SOLO 新增了「代码变更」工具,就像 Git diff 一样,清晰显示哪些代码被添加(绿色),哪些被删除(红色),哪些被修改。
而且支持多维度查看:
按对话维度查看完整变更:AI 完成一次完整任务后,会在对话流末尾生成一个「查看变更」汇总卡片。点进去能一次性审查这次对话中所有文件的变更。
这对排查问题特别有用——如果某一步的修改出了问题,你可以精准定位那一步到底改了什么。
按历史维度回溯变更:保留最近 15 个 session 的变更记录,可以回溯查看之前任务的代码修改情况。
代码变更本身不稀缺,难得是,这里做了非常多精细的升级,AI 虽然主导了开发,但代码变更完全透明,你可以快速审查 AI 做了什么,有没有改错,有没有遗漏。透明度就是掌控感。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正在用 AI 开发功能,突然想问个技术问题,或者有个紧急 bug 要处理,要么打断当前任务,要么只能等待,都很难受。
SOLO 支持多任务并行。
你可以同时开启多个会话任务,AI 在不同任务之间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每个任务有独立的上下文和执行流程,随时切换。
写在最后
我已经用了几天时间 SOLO 模式了,最大的感受是,虽然很多 AI 编程产品都在朝着 AI 编程伙伴的方向在做,所有带 Agent 模式都在说你只管把任务扔给 AI,然后你就可以躺平了。
AI 再强,在复杂项目里也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的判断。
AI 主导的意思应该是让 AI 做确定性、重复、kill time 的事,关键决策点由人来把控,别把项目搞糟搞乱套了,又收拾不了烂摊子,那才是添堵。
而且,TRAE SOLO 这次做了非常多面向专业开发者,非小白用户的细节的升级,当然小白的体验也会同时变好,但是小白除了看的懂最后的效果,中间的开发细节不经历也不会懂这里面开发的苦,但这次 SOLO 给做了,开发者要的效果做出来了。
这就是 TRAE 官方说的「The Responsive Coding Agent」——响应式编程 Agent。AI 主导干活,但它会想办法让你看得见进度,让你能审查和干预,让你能同时并行干多件事。
我觉得这才是复杂项目开发中真正需要的 AI 协作方式。
什么样的任务适合用 SOLO 模式?
我的建议是复杂任务非常适合 SOLO。比如多文件、多模块的项目,需要持续迭代的项目,要跟现有代码库深度交互的项目,业务逻辑比较复杂的。
这种场景下 SOLO 的优势就体现出来。
最后,现在是中国版完全免费,零门槛。
SOLO 的这些功能——Plan 模式、Sub Agent、代码变更、多任务并行、上下文压缩,在其他产品里要么没有,要么需要付费。你可以在这里完整体验一遍,搞清楚自己的开发工作流里哪些环节真的需要 AI,哪些功能是刚需,然后再做长远的工具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