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1月DeepSeek横空出世之后,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就奠定了开源模式的基础。
DeepSeek本身成本很低,性能优越,选择开源模式很受欢迎。
而且梁文峰本人就坚定地认为,人工智能这样的顶尖技术,必须依靠众人的智慧,单凭一家公司开发一个所有人都能用的人工智能不现实。
所以他坚定选择了开源模式。其他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也选择了开源。
这个开源模式现在看起来很成功,因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公司,都没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有了开源模型,大家都能拿去研究拿去用。
最关键的是,在人工智能目前仍是最领先的美国,它的大部分顶尖产品,都选择了闭源。
所以其他国家只能选择中国的大模型。
因为大模型真正部署起来,需要结合本地的一些数据,无论公司还是一些机构,其实都不方便把自己的数据透露给外界,所以他们都需要开源模型,然后进行本地部署。
所以这个需求是存在的,而且非常大。现在中国开源了大量的大模型,而美国公司选择闭源,那么现在的全球市场,在大模型的研发和部署方面,肯定是中国领先了。当然在应用方面,美国的chtgpt等,还是有优势的。
不过现在美国那边就有些担忧,担心未来全球市场都被中国占据了。而且开源模型带来的外部创新,最后都被中国吸收走了。所以美国很担心。
那美国为什么要选择一条让自己越走越窄的道路?
其实美国背后是在押注,这是一个很大的赌注。
这里涉及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定性问题。
美国当然也知道开源可以引入创新,可以占据市场。
但还有另一种情况。
那就是,如果美国公司,凭借自己的闭源独家技术,如果它能获得颠覆性突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家美国公司,真的研发出来了具有相当于人类智力的人工智能产品,也就是通用人工智能,那么这个时候美国就不需要开源,甚至不能开源。
美国当然不会把自己的独家技术开源给大家。但前提就是,它要研发出这个独门秘技。
所以这个押注就是,到底能不能开发出一个通用型人工智能,真正具有智力的人工智能。
因为现在的大模型人工智能,说白了其实就是在玩文字游戏,确实,文字游戏玩得很好,比人还好,但它不具备真正的智能。
这个就是问题所在了。
如果美国一直无法获得突破,只能继续玩语言大模型,那么美国的闭源模式,就无法获得优势。而中国的开源模式,将不仅占据市场,还能吸收开源创新。
从目前的形势而言,大语言模型要向真正的人工智能进化几乎不可能。因为语言模型所基于的语言,它本身是第二性的,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描述。而我们知道,对现实世界的描述可以有很多种,它不是唯一的。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闭源模型,前景堪忧。
当然,这不是说大语言模型没什么用。虽然不是真正的通用型人工智能,不具备真正的智力,但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对我们处理日常的文字工作,整理资料,作为小助手,甚至进行科学研究,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只不过,这种人工智能,距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太远。
所以很有可能,美国这次是压错注了。
而且美国很难有翻身的机会。以前美国具有领先优势,这个科技树没成,还有另一个。
但现在,美国后面紧追着中国。如果美国的人工智能没成,它的科技泡沫就会破灭,将很难再积聚优势研发下一个科技前沿。
这是美国面临的重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