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浙江这家轴承厂太牛了!从安全气囊到机器人关节,凭 “内功” 跨界玩转出多个行业第一

提到轴承厂,你脑海里是不是只浮现出机器里转动的金属零件?在浙江新昌,有一家叫五洲新春的轴承企业,却打破了所有人的固有印象 —— 它不仅把轴承生意做到行业顶尖,还凭着一身 “硬核内功” 跨界闯江湖,从汽车安全气囊管到风电滚子,再到机器人关节核心部件,每一次跨界都能精准击中行业痛点,甚至拿下多个 “国内唯一”“行业领先”,活脱脱成了制造业里的 “跨界王”。

从轴承 “单项冠军” 到跨界高手,秘诀藏在 “制造土壤” 里

五洲新春的故事,要从它最擅长的轴承说起。不到十年时间,这家企业就靠着对轴承套圈制造的深耕,做到了行业规模最大,成了实打实的 “单项冠军”。但和其他只盯着单一产品的企业不同,五洲新春早早把自己定位成 “产业链平台型企业”,总经理许荣滨的一句话道破关键:“我们最核心的优势,是‘制造工艺的土壤’—— 有了这片土壤,就能种出各种不同的技术成果。”

这片 “土壤”,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是五洲新春几十年做轴承时,在精密加工、特种钢材研发、质量控制上攒下的 “内功心法”。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后,换任何兵器都能得心应手。对五洲新春来说,不管是汽车领域的安全件,还是新能源领域的风电部件,本质上都需要 “高精度、高可靠性” 的制造能力,而这正是它从轴承生意里练出的看家本领。

跨界第一战:啃下汽车安全气囊管的 “硬骨头”

第一次跨界,五洲新春就选了个 “硬茬”—— 汽车安全气囊管。别小看这根不起眼的钢管,它可是妥妥的 “生命防线”:安全气囊触发时,管内炸药会瞬间爆炸,产生的冲击力相当于几十吨重物砸下,一旦气囊管有哪怕头发丝粗细的裂纹,都可能造成致命危险。

在此之前,国内没有企业能量产这种高要求的气囊管,市场完全被国外品牌垄断。五洲新春偏不信这个邪,凭着做轴承时积累的特种钢材经验,一头扎了进去。“刚开始废品率高到让人头疼,但我们没放弃。” 许荣滨回忆,团队和钢厂联手开发特殊材料,反复调整加工工艺,光是试验就做了上千次,花了三五年时间,终于把合格率提了上来。

现在,五洲新春成了国内唯一能量产汽车安全气囊管的企业,连全球顶尖的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奥托立夫、大赛璐都成了它的客户。谁能想到,打破国外垄断的,竟是一家从轴承行业走出来的企业?

再闯新赛道:把风电滚子价格打下来,机器人关节也能造

如果说气囊管是 “跨界试水”,那在风电和机器人领域的突破,就是五洲新春 “内功” 的全面爆发。

随着 “双碳” 战略推进,国内大兆瓦风机越来越多,但核心部件风电滚子却长期依赖进口,价格高得让不少风电企业犯愁。五洲新春瞅准机会,把轴承制造里的冷碾技术用到了风电滚子上 —— 这种技术不像传统加工那样 “切菜式” 浪费材料,而是像 “揉面” 一样让金属流线更顺畅,不仅能让滚子寿命延长 2-3 倍,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我们做出来的风电滚子,质量和进口的一样好,但价格只要进口产品的 70%。” 许荣滨说,凭借这一优势,五洲新春很快实现了风电滚子的国产替代,帮国内风电企业省下了一大笔采购成本。

最近,这家 “跨界王” 又把目光投向了更火的人形机器人赛道。要知道,每台人形机器人需要四五百套轴承,其中直线关节的核心零件 “行星滚柱丝杠”,加工精度要求达到 “头发丝的十五分之一”,难度堪比 “在针尖上跳舞”。五洲新春又一次发挥 “土壤优势”,经过多年研发,把这项高难度技术做到了国内领先,未来有望成为机器人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

为什么它能次次跨界成功?答案藏在 “内功” 里

从轴承到气囊管,从风电到机器人,五洲新春的每一次跨界,看似 “不务正业”,实则都围绕着同一个核心 —— 把轴承制造里练出的 “通用型技术能力”,复制到更多需要高精度制造的领域。

这种能力,是对特种钢材的深度理解,是对精密加工工艺的极致打磨,更是对 “零缺陷” 质量的执着追求。就像许荣滨说的:“越是新的东西,越能考验我们,也越能体现我们的能力。有了这片‘制造土壤’,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我们都有信心做好。”

在制造业追求 “专精特新” 的今天,五洲新春的故事或许能给很多企业启发: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某一个单一产品,而是能支撑企业穿越不同赛道的 “内功”。当一家轴承厂能把 “精密制造” 玩成万能钥匙,它能成为 “跨界王”,也就不足为奇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reM5GQEEIMI0lfAXQH0xe1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