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恒星会有颜色变化呢?#恒星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表面温度。随着表面温度的升高,恒星的颜色会从红色变为橙色、黄白色、白色、蓝白色、蓝色。恒星的表面温度和光度跟恒星的颜色直接相关。
例如,发出蓝色光芒的恒星其表面温度和光度都要比发出红色光芒的恒星高出很多。于是,天文学家把恒星分成了7种主要的光谱类型:M型、K型、G型、F型、A型、B型、O型。其中M型的恒星温度最低,O型的恒星温度最低。如图二所示。
举几个例子,参宿四的表面温度约为3300℃,温度比较低,因而它发出红色的光芒。它就是一颗M型恒星。
南门二A(半人马座α星A)表面温度约为5500℃,因而它看上去是黄色的。它是一颗G型恒星。
天狼星表面温度约为9700℃,因而它看上去呈蓝白色。天狼星是一颗A型恒星。
参宿七的表面温度约为12000℃,因而它看上去是蓝色的。它是一颗B型恒星。
对恒星分类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太阳为什么叫黄矮星?天狼星为什么叫蓝矮星,恒星是怎么分类的?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07218088499085876/,里面有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