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祁琦
11月4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创新发展专家座谈会在广电金融中心召开。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及产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文交所交易额突破千亿的背景、实践与未来路径展开深入探讨,共同见证文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突破。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党组书记、总裁尚博英在开场发言中指出,深圳文交所交易额突破一千亿,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文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她强调,文化数据作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推动文化资源整合、产业升级和价值创新。她回顾了过去几年文交所在文化数据要素化方面的探索之路,从南山荔枝拍卖会的“数字助农”,到国际声音资产交易平台的资源整合,再到深文艺术平台对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赋能,标志着深圳文交所已在文化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初步形成完整生态。
文交所总经理、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主任塞夫在汇报中透露,截至11月3日,线上平台交易额已累计达1105.4亿元,用户遍布全国多个省份。他详细介绍了文交所近年来围绕“文化数据交易”所做的四方面探索:一是坚持市场导向,打破“专网交易”局限,探索“互联网融通交易”模式;二是构建“纵向分类、横向覆盖”的生态体系,建设多个垂直子平台与区域中心;三是完善配套服务,依托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提供全链条支持;四是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在专家座谈环节,与会者一致认为,千亿交易额是文化数字化从“规模突破”迈入“价值深耕”的标志。深圳文交所自2022年独家承建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以来,聚焦文化数据“确权难、定价难、流通难”等核心症结,构建了“文化产权要素”与“文化大数据”双引擎驱动的交易生态服务体系。2024年,中办国办在综改《意见》中明确赋予文交所“深化试点,创新文化数据交易场景”的重要使命。
展望未来,文交所将继续推进6个拟落地项目,涵盖可信数据空间、茶文化、非遗、直播电商等领域,进一步拓宽交易场景。同时,深耕三大方向:深化要素改革,推动文化数据从“资源”变“资产”;加强场景创新,以“拍卖+”“数字+”“国际+”赋能实体产业;构建协同生态,联合高校、企业打造文化数字化创新联合体。
千亿成交额是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序章”。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启的交汇点,深圳文交所的实践印证了文化数据不仅是交易标的,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唯有以创新为帆、以标准为舵、以协同为桨,才能让文化数据的“活水”滋养实体经济的“沃土”,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深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