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日本首次从澳进口重稀土,绕开中国8000公里,每辆车成本或增万元

10月底,日本双日公司的一艘货轮抵达日本港口,船上载有从澳大利亚韦尔德山矿区开采的镝和铽重稀土。

这是日本首次从澳大利亚进口重稀土,标志着其“摆脱中国稀土依赖”的新尝试。

然而,这一行动虽然被日本媒体称为供应链独立的里程碑,却隐藏着巨大的成本、地缘政治风险以及技术依赖问题。

为了实现稀土供应链的多样化,日本选择与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条从澳大利亚到马来西亚再到日本的复杂供应链。

这批稀土从澳大利亚矿山开采后,需运往马来西亚关丹工厂进行提纯,再跨越重洋运抵日本。

然而,这条供应链并不稳定。关丹工厂是莱纳斯公司实现重稀土商业化生产的核心,但自建厂以来,因放射性废料处理问题备受争议。

2019年,马来西亚政府曾因废料泄漏问题几乎吊销其运营执照。如今,环保组织的抗议活动几乎每周都在工厂外上演。

马来西亚政府在民众压力下,逐步加强对工厂的监管,关丹工厂的运营随时可能因环保问题受到影响

这意味着日本斥巨资构建的供应链,其关键环节可能被迫中断,“去中国化”的努力随时可能化为泡影。

除了地缘政治和环保风险,这条供应链还面临着高昂的经济成本,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如今,为了确保供应链安全,车企不得不接受高昂的稀土价格,未来消费者可能需要为日本电动汽车支付额外数万日元的费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在技术层面仍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莱纳斯公司采用的溶剂萃取技术,其核心专利来源于中国赣州稀土研究所。

中国目前占全球稀土产量近70%,并主导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相关分离标准。

日本的技术水平相较中国仍有差距,尤其是在永磁体制造领域,中国独有的“晶界扩散技术”可以用更少的重稀土实现高性能,而日本企业则需要全量掺杂,导致制造成本更高。

不仅如此,莱纳斯的产能也远远无法满足日本的需求。

关丹工厂每年分离的混合重稀土约为1500吨,而日本每年消耗的镝和铽总量高达数百吨。

换句话说,尽管日本试图绕开中国,但仍有70%的稀土需求需要依赖中国。

日本并非没有其他选择。它正与美国REAlloys公司合作,计划构建“加拿大采矿—美国分离—日本制造”的新供应链。然而,这一计划要实现需要时间。

此外,日本一直寄希望于南鸟岛海底稀土泥的开发,但商业化开采的前景仍不明朗。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uIrkjz1ey2ewLodDnROBQc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