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河声丨建设智慧灯杆,还真需要“智慧”

不久前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作出新的部署和要求。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全国多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积极推进智慧灯杆项目,力求实现“一杆多能”。但一些地方“跟风式”建设智慧灯杆,存在与现实需求脱节、部分功能成为摆设、后期运维跟不上等问题。

集照明、拍照、交通指示、电车充电、5G基站、空气质量数据收集、一键报警、人员轨迹追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灯杆,确实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设施。然而,我们在推进智慧灯杆项目的过程中,仍需保持更多的智慧与理性,避免决策时冲动、盲目和跟风。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力求道路边的公共灯杆“一杆多能”,这种心情当然可以理解。然而,过度追求灯杆的“超前”与“多能”,未必是明智之举,反而可能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累赘。就比如当前一些城市建设的智慧灯杆,只承担了照明和监控功能,而所谓的5G基站、电车充电、一键报警、数据收集、人员轨迹追踪等功能,因缺乏部门对接而荒置。

太过超前和多能的智慧灯杆,不只是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电子盆景,还因成本过高而备受质疑。据悉,一根多功能的智慧灯杆造价高达数万元,地方政府推进的智慧灯杆建设项目,动辄数亿元。这还只是初期的建设成本,而不包含后期的运行维护成本。城市IT智慧系统有一条铁律——交付那天,不是投资终点,而是烧钱起点。智慧灯杆项目,也不例外。

推进智慧灯杆建设,必须充分运用行政智慧。首先,虽可具备超前思维,但需精准衡量超前幅度,避免超前的功能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其次,市政建设需各部门协同配合,各尽其职,确保智慧灯杆的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而不能“九龙治水、各取一瓢”,只用不管。再者,推进建设智慧灯杆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当地财力,量力而行,不可贪多求全,盲目建设。最后,还应做好收益规划,构建良性循环,让智慧灯杆项目可持续。

部分城市盲目推进智慧灯杆建设,然而因多种因素制约,智慧灯杆的部分功能出现了“无响应”、“无法启用”或“难以使用”的问题。如此的智慧灯杆,造成功能闲置,资源浪费,公众非议不断,哪里还有“智慧”?只剩下硬件的炫耀。所以,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智慧灯杆务必辅以决策智慧,并以科学规划为前提,立足城市的现实状况。

政府投资智慧灯杆项目,不是立起一杆杆灯柱那么简单,还需要考虑后续的诸多衔接。如果只考虑功能超前,只考虑技术先进,只考虑政绩好看,那么,财政、维护衔接不上,老百姓不买账。到最后,智慧灯杆成了用不上、用不起、不能拆的高科技鸡肋,超前反而演变为另一种短视。(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齐超)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W3p91jrkOz9spZvpNWXMOn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