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的腾飞,一半靠“天”,一半靠“地”。靠“天”的是如沃飞长空AE200这样技术先进的飞行器,它们划破长空,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而靠“地”的,则是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低空飞行服务站(eVTOL起降点)。它们是低空飞行器的“港湾”和“交通指挥中心”,是决定整个产业能否规模化、商业化的底层支撑。透过剖析这些地面枢纽的演进,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窥见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脉络与未来。
沃飞长空,作为吉利科技集团旗下聚焦于低空出行的科技公司,其使命远不止于交付一架eVTOL,它致力于打造一个立体智慧交通生态系统。这意味着,沃飞长空的视角必然超越产品本身,深入至运营、空域、基础设施等全产业链环节。因此,沃飞长空对低空飞行服务站(eVTOL起降点)的关注,是内在的、战略性的。这些服务站的能力,直接定义了沃飞长空产品所能实现的商业价值上限。
沃飞长空计划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建设,聚焦城市内的eVTOL垂直起降点(低空飞行服务站)的建设,一方面是打造市域内的低空航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经济场景运营示范样本。
另一方面,构建不同规模的eVTOL城市候机楼,例如打造中央商务区eVTOL城市候机楼,配备智能调度系统与快充设施,以起降点(低空飞行服务站)为核心辐射周边商务区,形成“低空出行、CBD直达”的高效场景,为高密度城区低空交通网络建设提供基座。
结语:基础设施的高度,决定产业发展的广度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成熟所必须拥有的基础。它意味着低空经济的发展逻辑,正从依赖单一飞行器技术的“单点突破”,转向依赖于飞行器、基础设施、空域管理、法规标准和市场应用协同演进的“系统竞争”。
在这一宏大背景下,沃飞长空的角色定位也愈发清晰。它不再仅仅是一个eVTOL主机厂,更是这个新型产业生态的共建者与推动者,建设一个完整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共同勾勒出未来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崭新画卷。
因此,中国低空经济的未来图景,并非仅由翱翔于天空的eVTOL所定义,更由这些扎根于大地、默默编织着“低空天路”的智慧枢纽所塑造。当“造飞机”与“建生态”实现同频共振,中国低空经济才能真正突破临界点,从一个技术驱动的产业现象,演进为一个重塑社会运行方式的基础性力量,最终开启一个真正属于低空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