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达4.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3%。人工智能正在重构全球贸易格局,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引擎。
在世界贸易组织17日发布的《2025世界贸易报告》中预测,在正确的政策支持下,到2040年,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 。数字贸易正在成为全球贸易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01 数字贸易规模扩大
本届服贸会服务贸易发展论坛发布的《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5》显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达4.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3%。
在服贸会上,各界代表就服务贸易创新范式、新能源发展,以及全球化战略、实现共赢新路径等一系列重大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代表们认为,智能化变革席卷各行各业,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服务贸易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
02 AI赋能服务贸易的三大维度
人工智能赋能服务贸易主要体现在三大核心维度:一是供需关系的重构,实现服务供给的规模化、个性化与智能化。
二是场景创新内核升级,需推动消费模式从功能消费向体验消费转变。三是双轮驱动战略,技术创新与场景培育协同发展。
这些变化正在重塑全球服务贸易格局。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表示,当前国际货物贸易增速已然放缓,而服务贸易正加速发展。
03 世贸组织的预测与建议
世贸组织报告显示,到2040年,人工智能有望显著推动全球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根据政策与技术进步的差异,全球贸易额在不同情境下预计将提升34%至37%,同时全球GDP将增长12%至13%。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报告前言中指出,人工智能在降低贸易成本和提高生产力方面潜力巨大,然而,各经济体获得人工智能技术和参与数字贸易的能力仍然高度不平衡。
报告强调,贸易能够帮助各经济体获取人工智能以及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投入,促进创新传播,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04 数字鸿沟的挑战
尽管数字贸易发展迅速,但各经济体之间仍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伊维拉指出,各经济体获得人工智能技术和参与数字贸易的能力仍然高度不平衡 。
但要发挥这一潜力,各方必须有意识地采取行动,包括弥合数字鸿沟、促进监管的一致性。报告还指出,针对人工智能相关商品实施的限制措施从2012年的130项激增至2024年的近500项,各方应制定开放且可预测的贸易政策。
白雅婷表示,如果获得的人工智能和技术资源不平衡、不平均,就可能会拉大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致使各国各地区以不同的速率发展。
05 中国企业的发展机遇
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新机遇。中农融信董事长张丹丹从技术角度分析指出,中国企业积攒了20多年信息技术,尤其在应用方面可以向全球复制。
例如,中农融信在构建全球农业通政技术平台,将企业在中国的可信数据模式通过技术输出复制到全球,推动建立统一的全球农业公共基础设施,激活各国农业领域的“沉睡资产”并实现资本化。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认为,在服务贸易中,中国服务企业的“走出去”进程刚刚开始。
06 未来趋势与展望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认为,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格局下,应抓住未来全球贸易发展的三大趋势:一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出口占比超过60%,意味着全球60%以上的服务贸易已经通过线上完成。
二是绿色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三是区域化协同发展能促进互利共赢。
从数据看,全球服务贸易增速高于货物贸易,且多数服务贸易业态已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升级。马建春表示,应重视服务业“走出去”,其中不仅涵盖生活服务业,还包括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服务业。
数字贸易正在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引擎。人工智能在降低贸易成本和提高生产力方面潜力巨大 ,到2040年有望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
然而,各经济体获得人工智能技术和参与数字贸易的能力仍然高度不平衡。要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人工智能与贸易领域的合作,有助于各经济体更广泛地参与推进人工智能发展。
未来,全球化将是韧性和创新的全球化。韧性意味着全球企业需要在合规、供应链、本土融合等方面构建起多维度的抗风险能力。创新则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模式创新和合作创新,特别是在绿色和数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