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以“构建可信数据空间,重塑产业应用格局”为主题的蚂蚁密算见解论坛在2025外滩大会成功举办。论坛汇聚了数据要素领域的权威专家与业界领袖,共同探讨密态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路径及其对产业格局的重塑价值,并重磅发布了行业首份《密态计算白皮书》和AI密态升级卡,多措并举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向宏表示,尽管数据要素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但要实现其大规模流通与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他认为,目前数据供给存在三大短板:政务数据开放缺乏预算机制、行业数据缺乏利益回报机制、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加工缺乏标准与工具。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是破题关键,通过试点推广、标准先行、技术融合,目标在2028年实现六条技术路线的全面融合。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张向宏
今年初,国家数据局发布首批数据领域常用名词解释,对包括“密态计算”在内的新技术概念进行了普及和推广。为了推动密态计算在产业界的应用,蚂蚁密算、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及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深圳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等16家产学研界机构,在论坛上联合发布《密态计算技术白皮书》。
成本高企,是关于密态计算的最大误区之一。《白皮书》指出,目前,密态通用计算成本已降至明文分布式计算成本的1.5倍以下,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表示,密态计算的低成本特征,使得安全不再是阻碍数据流通利用的成本负担,而是推动数据要素规模化流通的赋能型技术。
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蚂蚁密算董事长 韦韬
韦韬还强调,密态计算已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技术”,而是具备大规模商业化部署能力的新一代数据安全基础设施。事实上,基于密态计算的可信数据空间已经在政务、金融、个人信用等多个领域落地实践。
作为国内领先的数据要素技术服务商,蚂蚁密算始终走在技术攻坚的前沿。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论坛上,蚂蚁密算重磅推出AI密态升级卡,通过“即插即用”的创新解决方式,实现在不更换现有xPU硬件、不修改AI应用代码与驱动的前提下,完成从“明文计算”到“密态计算”的安全升级。
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主任刘平安在演讲中提到,以统一代码为核心,构建国家级可信数据空间,让“诚信”真正成为可量化、可流通、可兑现的资产,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既符合国家《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要求,也为培育万亿级数据要素市场奠定基础。
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主任 刘平安
钱塘征信董事长陈隆则从个人信用角度指出,通过构建服务个人信用的可信数据空间,探索个人信用经济新模式,提升个人信用价值认知与自主管理能力,将有效推动个人数据要素流转,让数据红利还利于民。
钱塘征信董事长 陈隆
圆桌讨论环节将论坛推向高潮。在工信智库联盟秘书处、中国信通院政经所所长辛勇飞的主持下,钱塘征信总经理李臻、江苏省数据集团数据运营部负责人陈康、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资深经理刘静、蚂蚁密算CEO王磊等专家,围绕“真敢与真能:可信数据空间推动数据大规模流通应用”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数据流通仍面临合规责任不清晰、收益机制不明确、技术能力不足等挑战,需要通过“政策+技术+生态”多措并举,构建运营可持续、安全可审计、价值可衡量的可信数据空间。
一直以来,蚂蚁密算依托架构开放、实现透明、安全原生、互联高效的“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持续以开源开放的方式,助力构建数据可信流通技术和应用生态。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张秉晟
在论坛的第二届“隐语杯”颁奖环节,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张秉晟表示,“隐语杯”致力于通过真实产业命题推动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突破与人才培养,解决数据流通中安全风险高、应用场景少、专业人才缺三大核心痛点,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生态,突破产业落地瓶颈。
随着政策、技术与生态的持续完善,密态可信数据空间将成为新型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蚂蚁密算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助推数据要素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