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合肥蜀山:从“数字化办案”到“智能化赋能”的进阶之路

数字检察 · 办案新一线

在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创新推进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AI助手)建设的背景下,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检察院延续其深厚的数字化基因,将多年积累的信息化经验转化为拥抱人工智能的新优势,成为全省首批AI助手试点单位之一,走出了一条从“数字化办案”到“智能化赋能”的进阶之路。

本期专访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庆虹,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第四检察部主任付强,一起回顾蜀山区检察院的“数字历程”,清晰感受到他们拥抱数字检察的战略脉络与实战心得。

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张庆虹

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第四检察部主任 付强

数字之路上

从不缺席的“蜀山探索”

蜀山区检察院的数字化建设是一场持续的征程,历经了扎实的积累。早在2009年,蜀山区检察院就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2012年进一步设立“科技强检工作领导小组”,由检察长直接牵头,明确“业务提需求、技术出方案、计财作保障”的工作机制,为深度数字化奠定组织基础。

蜀山区检察院的信息化进程经历了三次重要变革:第一次数字化改革实现了用电脑取代传统笔纸办公;第二次网络化改革打通了数据孤岛;第三次智慧化改革让数据具备初步分析能力,满足检察机关日益增长的决策、管理、办案需求。

2015年,蜀山区检察院被安徽省检察院确定为首批“科技强检示范院”,初步完成从“纸间办案”到“网上办案”的转变。2017年,智能语音系统、远程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等系统陆续建成,并广泛投入实战应用。此后,该院进一步建成集案件管理、数据可视化、远程听证于一体的“智慧检务工作区”,配备远程提审系统、智能会议系统、智能示证系统等先进设施,实现从“单点应用”到“系统融合”的跨越。

“我们始终坚持以业务为导向、以实用为目标,持续拥抱新技术。”张庆虹总结道,这种扎实而持续的积累,使蜀山区检察院在AI技术到来时得以从容应对,并成为全省AI助手试点中的重要一员。

为何拥抱AI助手?

一场“恰到好处”的数字化跃迁

当省检察院于2024年启动AI助手试点工作时,蜀山区检察院基于其数字积淀,率先成为试点单位,并深度参与系统共建工作。在张庆虹看来,这与蜀山区检察院一直倡导深化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一脉相承:“AI助手不同于过往的单点技术创新,它首次尝试在全罪名、全流程层面为检察官提供智能支持,这对实现高质效办案具有里程碑意义。”

试点初期,蜀山区检察院便派出既熟悉法律业务、又具备信息管理背景的检察官加入技术专班,全程参与模型训练与规则设计,帮助弥合技术与业务之间的理解偏差。“AI技术不同于以往任何信息化手段,它涉及证据审查、逻辑推演等核心办案环节,我们必须深度参与,确保系统‘懂业务’。”付强表示。

“我们采取‘小步快跑’策略,优先确保系统基础功能可用,再通过每周问题反馈机制持续优化,”付强介绍,“我们从很早就意识到,好的技术工具必须与业务真实场景紧密结合。AI要真的‘有用’,就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到案卷里‘摸爬滚打’。

回顾蜀山区检察院的信息化历程,付强指出,AI助手代表的已不仅是工具升级,更是一场“认知革命”:“它摆脱了以往‘流程电子化’或‘办公自动化’的局限,首次真正触及检察业务的核心——证据审查、逻辑判断与监督洞察等,它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认知维度的拓展。”付强表示,这是一次“恰到好处”的数字化跃迁。

能力升级?

AI带来的是“认知革命”

在实际应用中,AI助手不仅能够完成程序性文书生成、案卡填录校验等任务,还可对证据材料进行自动梳理、摘要甚至矛盾分析,帮助检察官聚焦关键争议。基于大数据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系统已初步具备在多个罪名中实现“类案监督”和“线索发现”的能力。

付强表示,当前AI助手已经成为蜀山区检察院高质效办案的一员“主力”,自试点应用以来,AI助手已协助办理案件300余件,审查报告生成率超过70%。

结语:“未来的检察工作,必将是‘人力+AI’、‘经验+数据’的高度协同。”张庆虹表示,蜀山区检察院将继续以业务需求为导向,重点在复杂领域强化AI模型训练与应用,同时进一步完善技术应用激励政策,培养更多“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第9265期

安徽检察新媒体出品

终审丨吴贻伙  二审丨吴荧

供稿丨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丨李昂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uiVU8pEyZxvuvmCMZQ0KFr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