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一次对蒙特雷峡谷外围海域的例行深潜任务中,MBARI的研究团队正在对距离加州中部海岸约100公里的深渊进行探索。
当遥控潜艇下潜至3268米的深度时,拍到了一条体型娇小、通体呈现柔和粉色的鱼类,正悠然地悬停在漆黑的海底上方。
它圆润的头部配上一双与其体型不成比例的大眼睛,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最奇特的是它皮肤的质感,并非光滑无暇,而是覆盖着细小的凸起。其宽大的胸鳍展开时,如同小飞象的耳朵,优雅地在水中划动。
这个小生物的全貌,通过光纤电缆实时传送回海面上的“西部飞行者号”(Western Flyer)科考船,立刻引起了船上科学家们的兴趣。
“我们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新发现,”当时在船上领导科考的MBARI资深科学家史蒂文·哈德克博士在后来的采访中回忆道。“它的颜色、形态,尤其是皮肤的纹理,都与我们已知的任何狮子鱼种类不符。”
发现仅仅是第一步,要确认这是一个全新的物种,需要严谨的科学调查。
在征得团队同意后,操作员小心翼翼地操控潜艇的机械臂,使用特制的样本采集装置,成功地捕获了这条长约9.2厘米的雌性狮子鱼。
回到陆地实验室后,一场跨学科的深入研究随即展开。
来自纽约州立大学杰纳苏分校(SUNY Geneseo)、蒙大拿大学和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分类学专家加入了研究团队。科学家们首先利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在不破坏样本的情况下,对其骨骼结构、内脏器官进行了三维成像,获得了精细到微米的解剖学数据。
与此同时,遗传学家们提取了这条鱼的组织样本,进行了DNA测序。通过将其基因序列与已知的400多种狮子鱼进行比对,结果证实了最初的猜想:它的遗传信息在数据库中独一无二。
结合形态学和遗传学的双重证据,研究团队最终确认,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见的物种。根据其独特的皮肤特征,它被正式命名为 Careproctus colliculi 。
2025年9月,这一研究成果最终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鱼类学与爬行动物学》(Ichthyology and Herpet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