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大战
谁是赢家
2016年3月
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人类失守了围棋这一被视为人类智力堡垒的棋类游戏。这一天,人工智能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情。
2018年6月30日
全球首次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总决赛——脑肿瘤和脑血管影像判读比赛中,人工智能以高出20%的准确率战胜两组共25名医生。这一次,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推广在医疗卫生界引起轩然大波。
在近日落幕的全球首次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总决赛中,我们听到了医学研究与诊疗模式向前迈进的脚步声。
事实上,医疗的每一个领域都可以有人工智能参与。人工智能的目的是模仿人类的认知功能,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医疗数据进行可用性分析,促进医疗服务提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包括结构化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如深度学习、非结构化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应的工具开发已经应用于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等疾病治疗。此外,人工智能在中风患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作用,主要涉及早期检测、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预测和预后评估等。
其实,人工智能和医生之间是没有竞争关系的,此次大赛举办的初衷并非将医生和人工智能对立起来,而是试图通过专业技术的比拼平台,在比赛中让医生都能体验到人工智能的魅力,让医生对人工智能有更清晰的认知并消除对其的隔阂与恐惧。特别是让部分对人工智能抱有怀疑态度的医生,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促进人工智能在未来临床医学诊断中的发展。
在诊断过程中,人工智能在帮助医生完成筛选和参考之后,诊断结果还是由医生进行取舍判断。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概率上看,人工智能具有一定优势,甚至在手术的精细程度方面也可以超越人类。基于此,人工智能的主要作用是代替枯燥的劳动,同时又延伸人由于生物性的限制难以发展的部分技能。因此,医疗机器人只是一个医疗工具,不能代替医生的诊疗,而是让诊疗的过程更加方便的工具。
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病例时,我们更是要依靠医生的力量,因为人类在面对复杂事物时的分析和决断能力比计算机的算法更精妙。更何况在复杂的医学领域,每一名患者都可能存在人工智能难以识别的特殊情况,这就更加依赖于医生的精准判断。
可以说,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前景广阔,但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将研发成果转变成医疗产品还需要漫长的过程。首先,要继续加强科研,促进技术的成熟。医疗人工智能,除算法外,最重要的是高质量的大数据。如果原始数据有问题,再好的数据处理方式也不会有正确的结果,再好的人工智能设备也无法发挥预期作用。同时,医疗大数据产品落地使用的先决条件之一是政策法规的支持,这也需要企业及医疗机构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使得各类审批管理办法跟上市场的发展。相关部门要制定审批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的规则和评价方法,法律部门要明确使用人工智能治疗时的医疗职责,争取早日商讨制定出适合行业发展的法规准则。
文 王拥军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整理 郭晓薇
本期编辑 王祎然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