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一词一经问世,便高频率的闪耀在各行各业,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医药领域。一般来说对大数据战略意义的理解分为以下两点,一是掌握海量有意义的数据资料,二是对这些有意义的数据资料进行专业化有效处理,那么大数据在中医药的发展中又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好这些大数据中医药资料服务于中医药的现代化呢?这个问题显然需要我们这一代中医药工作者通过自身努力来做出回答。
1中医药大数据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源远流长
都说数字化时代,得数据者得天下,而我国中医药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历代医家以无法计量的诊疗实践为基础,而且是以鲜活的人、并非动物实验作为载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逐渐汇集、逐渐发展、逐渐完善而形成了海量有意义的数据资料,这些珍贵资料的有效应用也正是是华夏子孙繁衍生息绵延万世的生命屏障。
中医药历史从来就不缺乏大数据的身影,而且中医药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数据量大!远在先秦帛书时期《皇帝内经》所引用的古文献就多达50 余种,时至今日书名与内容并存的就有29种之多,而且《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多个方面内容。同时《皇帝内经》还涉及到了天文、地理、心理、社会,哲学、历史等多个学科,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大数据辉煌著作。也正是这部集大数据的辉煌著作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唐《新修本草》由时任宰相的长孙无忌牵头,他们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记载药物多达844种,在学术上采纳群众意见,做到“上禀神规,下询众议”。在收集的资料范围上,“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在归纳药物的功用上,详细探讨,多方考订,做到了“详探秘要,博综方术,《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无稽必正。考其同异,择其去取”。《新修本草》博采众长,内容丰富,整理和记载数据量大,实用性强,全书图文并茂,很好的体现了大数据,多中心的资料整理方式,全书一问世就立刻四处传播,并被译为多国语言,极大的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也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方剂学著作《普济方》载方竟达61739首。为王明朝周定王朱橚收集编写。《普济方》,收集了大量资料。除收录明以前各家方书以外,还收集其他多方面的材料,如传记、杂志等,所以内容十分丰富,编得也十分详细。全书426卷,分成217类,共788法,有图239幅。内容包括总论、脏腑身形、伤寒杂病、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多个学科。《普济方》的问世无不是大数据在中医史上的又一次有效应用,也是中医资料整理的又一次腾飞,更是现今我们研究中医十分宝贵的医学文献资料。中医药大数据资料的有效应用还远远不止这一些,在这里我不一一赘述,中医的古籍有上万种之多,收载方剂达三十余万首,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给它的后人留下这么一份庞大的、而且可直接兑现的大数据医学遗产。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医疗模式的变革也为中医药数据库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如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年门诊量达到90余万人次,住院人次每年达3万余人次;而全国有数百所三甲级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其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如果将这些患者的诊疗过程全部数据化,临床数据全部系统化,把这些庞大的、多类别的数据通过分析处理并加以统计分析,形成‘以人为中心,以数据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的科研模式,使医疗实践与科学统计分析进行有机结合,就可能会产生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价值。
2培养大批能有效利用大数据的中医药人才是发展的需要
千百年来中医药的从业者不断的利用和整理大数据资料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也为数字化时代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大数据资料。那么在信息化、数字化、规范化诊疗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好这些大数据资料呢?我们都知道相对于现代医学而言,近些年来中医药大数据目前似乎仍处在“沉睡”阶段。那么如何运用大数据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整理和挖掘中医药宝库,这正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促进中医药领域临床和科研的发展,为中医药领域带来重要的革命性变化,也是中医药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个人认为大数据时代中医药的变革,仅仅是拥有大量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天天啃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也是会坐吃山空的,要为中医药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大批能有效利用大数据的中医药人才,同时我们也要对中医药数据利用的思维进行符合时代脉搏的变革。
目前我国能有效利用大数据的中医药人才远远满足不了中医药大数据宝库它本身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大数据为中医教育领域打开了一扇大门,对中医药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和转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中医药大学是探究中医学术的殿堂、是中医科技创新的基地、是云集中医大师的场所、也是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的摇篮。随着大量医学数据的产生和积累,对中医药医学生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让大学生在规范化教育的培养下、应用扎实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大量教学与科研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学会从数据中寻找创新点、从数据中发现中医宝库的精髓并练就淳朴敦厚的医学生品格和仁心仁术的大医智慧。这是培养能有效利用大数据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未来的中医大师的一种富有潜能价值的教育方法。
3对中医药数据利用的思维需进行符合时代脉搏的变革
大数据时代人们思维发生了多方面的变革,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随机小样本向全样本、多样本转变,二是从精确性向混杂性转变,三是从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转变。也就是说,在小数据研究模式下,人们往往会将各种复杂事物简单化、静止化,通过精确抽取的小样本来追求因果关系。在大数据研究范式下,对复杂事物的探索过程通过混杂的全样本、多样本信息,来探求相关关系。我国中医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以无法计量的诊疗实践为基础,以鲜活的人、而并非动物作为实验载体,而形成了海量有意义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以三期临床实验为基准,以患者疗效为证据,难道还比不上实验室里在白鼠身上出现的所谓的阳性反应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发出中医不具备可重复性,不能经统计学方法处理的声音来呢?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中医学是建立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上,经历代医家不断的提炼升华而成。与西医相比较,中医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人为核心,把疾病对人的衣食住行、精神状态、心情变化的外在表现与疗效相关联,形成了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体系,而这些是现代实验室无法完全模拟的,所以中医学中的许多现象现代科学很难以得到一个十分精准的解释。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受实证科学的影响,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都试图从实验室寻找证据,而忽略了中医药的临床本身就具有的实验性和实证性。第三个因素是许多中医药工作者都试图对患者辩出一个完整的证,殊不知中医药本身的灵活性及辩证者思维的差异性,导致了其辩证与用方很难以做到完全的统一性,因而在整理数据资料时容易在统计学上出现差异。
那么当代中医药工作者又该如何跳出这些禁锢圈呢?我个人认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可以通过抓住主诉,对现代有疗效的诊疗资料和先贤们留下的有价值的诊疗案例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主诉求主方,以主方求主药,从而探寻中医药的治疗靶点,通过大数据的meta分析来寻求中医药治疗的共性,把中医药已知的部分呈现给世界,并且努力探索中医药的未知,使其变得可理解、可接受、可量化、可实证,这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门槛,也是我们这代中医药人的集体使命。.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不能单单要对现有概念的中医药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我们还要把西医的部分检测手段和部分药物引入中医,以包容的心态,以广阔的胸怀把这部分成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临床并进行分析处理。
大数据时代中医药振兴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培养大批足够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并进行科学化的思维变革,以患者疗效为证据,很好的结合现代科学知识,把握大数据的契机,我们中医药一定能被世界人民所认知、所接受,并继续造福于子孙后代,造福于世界人民!
(转自2017年3月健康报,作者刘登义)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