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期间,小编与参会专家学者、同行交流,在社会学研究所负责的分论坛“大型社会调查反思与社会质量研讨会”上学习,对数字出版的当前趋势和难题深有感触。结合数字出版建设学术数据库的经验,跟大家一起探讨会议期间关注的几个话题。
学术界、出版界和技术公司协同数字出版
大型社会调查反思与社会质量研讨会汇集了基于调查数据的研究成果、大型社会调查的过程和管理、调查数据的系统开发和数字出版等,搭建起学术研究、学术出版和技术公司对话的平台,正显示出当下数字出版协同工作的特点。
社科文献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一直努力创新协同工作的模式。社会科学科研人员与技术公司人员因其所专擅的领域差异,往往难以在同一话语体系下对话。社科文献数字出版工作多年来平衡学术与技术之间的张力,打造学术与技术兼具的复合型人才,努力拉近两个话语体系的距离,积极建设具有学术和技术含金量的学术数据库。
皮书数据库提供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的文献查询和知识服务,是深度分析解读当今中国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智库成果整合与知识服务平台。
将数据库成果纳入科研人员考评机制
发表论文和出版图书是学术考评中的重要指标,然而限于纸质载体的容量和表现形式,研究过程和研究资料转化为学术成果物也受到限制,尤其是大型社会调查的数据量和数据结构,田野调查多种媒体形式的资料和调查对象错综复杂的关联网络,往往难以适合纸质载体出版。与小编交流的两位研究人员,正面临着这样的苦恼。一位常年组织大型社会调查的研究者表示,希望数据的数字出版与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挂钩,能够保障和激发科研人员共享这些学术资源。另一位从事村落田野调查的研究者希望数据库建设普遍纳入课题结项的成果,有利于图片、音视频载体的田野调查资料以更还原语境、更符合接受习惯的面貌展现。
社科文献数字出版也希望更多学术资源盘活,更多学者愿意共享调查研究资料,数据库的资源类型越来越丰富多元。
一手学术资源的数字出版
前述研究人员对存在传统出版困难的学术资源的数字出版需求,社科文献出版社早已积极响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手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乐天,基于收集整理的浙北联民村田野调查资料,打造成专业学术数据库。这一数据库包括自1954年至1982年来的村干部工作笔记、村庄档案扫描图片、影像资料、访谈音频记录和图表及说明,资料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以内容为核心分为九大子库,从内容、时间、人物、组织和关键词五个维度串联和展示,构建起各类资源的多维分类体系和关联网络。
数字出版的免费使用与知识付费
2013年,自媒体大号罗辑思维推出付费会员制,率先开启我国知识付费供给市场的序幕。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2017年,知识付费市场延续了2016年的快速发展势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底达到1.88亿人,较2016年的0.93亿人,增长了102.2%。[1]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西南财经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都迫切希望他们组织和参与的大型社会调查数据能够寻找到一种适合的付费使用方式,以适合科研机构财务制度、提升数据使用价值,同时又产生更广的传播力。
社科文献出版社深感知识付费是对科研工作的尊重,对学术价值的认同,愿意与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一道,探寻更适合学术资源数字出版的知识付费模式。
知识付费也是必须尊重用户, “为保证输出内容的质量和持续性,知识付费平台应优化内容生产机制”[2]依托社科文献出版社的权威学术出版资源,社科文献数字出版通过数字编辑专业的数字加工和生产,为用户提供更优的内容和更人性化的服务。
[1]转自【皮书数据库】:
刘友芝 LiuYouzhi 张晓敏 ZhangXiaomin
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发展报告,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9(2018),2018年07月,13页
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databasedetail?contentType=literature&subLibID=&type=&SiteID=14&contentId=9779243&status=No
[2]转自【皮书数据库】:
刘友芝 LiuYouzhi 张晓敏 ZhangXiaomin
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发展报告,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9(2018),2018年07月,13页
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databasedetail?contentType=literature&subLibID=&type=&SiteID=14&contentId=9779243&status=No
社科文献为人文社科学术科研用户
量身打造数据库
皮书数据库
已开发移动端服务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